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46369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课题7寓言两则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教具学具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2、范读课文。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默

2、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学习12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a指名读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指名读3、4自然段a“这个消息”

3、是指什么?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2、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滥竽充数宣王必三百人混缗王一一听之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08熟能生巧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4懂得要

4、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具学具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教学过程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同桌讨论思考题、。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默读课文,完成

5、作业: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自学交流,教师点拨。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嗖,沾,啧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4讲读第1、2、3自然段。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射箭武士卖油老翁交流。按照下面

6、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5作业。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第4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教学过程1复习。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第4题。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2默读第4、5自然段。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后半部分。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说说可填的内容。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

7、热练的句子。自读自划。小组交流。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表演一个动作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09莫泊桑拜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

8、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具学具胶片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9、出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三、读后检查:、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五、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六、作业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

10、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2)、齐读(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二、导读第二段:、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2、指名交流。(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11、有好多东西可写。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三、小结: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

12、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板书:板书设计莫泊桑福楼拜虚心求教直言不讳万般无奈循循善诱勤学苦练悉心指导勤学善教引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更加,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因此,莫泊桑终于写出了。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古诗诵读3清明教学目标、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播放(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