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744303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场家族聚会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型写作(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场家族聚会引发的思考,高考作文命制要求,一、一点四面 立德树人、核心价值、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 二、五性 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 防套性、难易度,叙事体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一、叙事体材料 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和生活) 二、任务驱动 指定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完成指定任务。 三、真实情境,就事论理,入情入理地分析具体问题(应用性写作) 四、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地阐述。 五、文明交流,呼应他说,包容异见。,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60分),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

2、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的“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主要问题,1、概念理解与厘定不到位。对材料所包含的“家族成员聚会”与“大家族”等重要概念理解不到位,曲解、偷换、甚至无视概念的存在,缺少从概念厘定入手说理的意识,造成说理空洞,或缩小成对“家”的理解,主张“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

3、”,或干脆直接放大说“孝文化”,缺少基础层面的概念挖掘。 2、内容表达浅表化。表现为对文题所包蕴的的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取向的内涵挖掘不够,内容表达浅表化,思想不够深刻。(农耕社会的大家族、城市化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小型化及大家族分崩离析、现代独立和自由) 3、多维度说理模糊。对己方所持观点的理由表述一不清晰,二不充实。一般应有两到三个角度层次分明地表述自己对所持观点态度的理由。,主要问题,4、理由阐述严肃化。普遍是板起面孔说教,缺乏设身处地、同情式的现身说法,入理的同时,普遍不能入情。入情同样重要,这应是下阶段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5、语体色彩欠缺。书信体格式混乱,身份意识与情感表达意识淡

4、漠。 6、泛化过度。由单个事件上升为同类事件时,应遵循同质性。可以适度延展,但不能泛化。如由家族聚会泛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等。 7、几乎不具备发展等级的四个维度。创新、有文采、丰富与深刻等四个方面,考生需具备一方面明显突出,方可获得高分。,加强审题(对象法、关键词法),一、对象法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的“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1、小王: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很苦恼。 2、长辈们:召集家族成员聚会很不高兴。 3、 “百姓家事”栏目:展开热烈讨

5、论。,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的“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加强审题(对象法、关键词法),二、关键词法(厘定概念) 1、家族 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或几十代人。 家族,又称宗

6、族,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代世代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 家族:是农耕社会的大家族,是七大姨八大姑,是有别于“家庭”概念 家庭:城市化进程中小型化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下三四口之家。,加强审题(对象法、关键词法),二、关键词法(厘定概念) 2、聚会 聚集会合 材料语境中更应指向面对面的相聚会合,现实的线下聚集会合模式。 与之相应的是科技带来的网络的虚拟的相聚会合,比如电话、微信、QQ等即时沟通包括视频。,加强审题(对象法、关键词法),二、关键词法(厘定概念) 3、节假日 节假日是节日和假日的合称。中国内地现行法定节假日共11天,包括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 传

7、统文化民俗活动、休闲娱乐、访亲会友等 4、长辈们小王 长辈们与父母的区别 长辈们晚辈 代沟 礼 孝 尊重 责任 亲情,加强审题(对象法、关键词法),5、兴趣 家长制(听从) 个性、自由、独立 学会尽可能多地抓住材料中可论可驳的信息,从不同维度阐述。 尽量做到扣题扣材作文。就事说理,说理不离不事。在真实的语境中入情入理的阐述。,明确指令任务,材料中任务指令为写一封书信或向栏目投稿。学生可任选一个任务来完成。明确写作对象,斟酌写作用语。 1.任务一:就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 1) 需注意书信的写作格式:抬头,结尾,落款。 2) 需根据书信的写作对象及写作人自身的身份,选择适宜的语气。 如以同龄

8、人的身份“一平”写信给小王,可将心比心地讲述自己时常面临与对方相同的困惑与窘境,宗族关系的打理许多时候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繁冗耗时。但作为一个后辈、晚辈,应恪守民族之古训,秉承传统之美德,对长辈的尊重与陪伴乃是他们最宽慰的幸福。,明确指令任务,材料中任务指令为写一封书信或向栏目投稿。学生可任选一个任务来完成。明确写作对象,斟酌写作用语。 2.任务二: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 “百姓家事”可能为报刊、网络、电台、电视节目,虽然有传播渠道与载体之异,但写作者的整体思路与语气大致相同。 可采用当下流行的时评体,评述事件,表达观点。且考虑文章的阅读对象为社会公众,应注意思想倾向的正向引导、措辞的准确严

9、谨、用语避免生涩艰深。,表明你的态度,对什么表明态度? 1、小王: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很苦恼。 2、父母:召集家族成员聚会很不高兴。 表明什么态度? 对小王表明态度(可否缺席,应不应该苦恼) 对父母表明态度(父母为代表的长辈是否有必要对小王缺席很不高兴) 对象要明,任务要清,态度要坚。,原因分析,二、角色代入分析法 角色代入:进入真实情境,为自己代言,从自己立场出发分析,更能入理入情阐述。,原因分析,二、角色代入分析法 以小王(年轻人代表)的角度代入分析为什么不想参加家族聚会 (1)家族聚会形式乏味,长辈们喝酒聊天,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只能发呆刷手机。代沟造成年轻人对于家族聚会不感兴趣。 (

10、2)家族聚会的时候,年轻人往往是被拷问者,被教训者,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3)家族聚会一般都安排在节假日,与年轻人自己的活动安排相冲突。年轻人普遍喜欢与自己的同学朋友聚会,而非回家陪长辈聚会。 (4)家族聚会给已经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让人更想逃避。,原因分析,二、角色代入分析法 以父母角色代入分析年轻人不参加家族聚会自己很不高兴的原因: (1)节假日的家族聚会,尤其是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的家族聚会,是家族的传统。年轻人不参加既破坏了传统。 (2)现代社会,家族长辈难得与晚辈见面。节假日,如果晚辈不参加,造成了难以团圆的尴尬局面,会让长辈遗憾伤心。 (3)晨定昏省是中国

11、文化的传统,也是晚辈对长辈表示敬意的方式。节假日都不回家与长辈聚会,是一种无礼的行为,是对长辈权威的藐视和嘲弄。 (4)家族聚会是父母主动拉近自己孩子与家族其他成员关系的重要场合,如果孩子不参加,疏离亲情,家族的凝聚力就失去,多年之后,一个家族会因为老人的逝去和年轻人的彼此陌生,而彻底瓦解。,原因分析,一、情理法三个维度的原因分法 1、情:家族的聚会是血缘、亲情的联系、召唤、需求(与兴趣、工作、时间无关) 2、理:传统家族观念(孝道、责任、礼制)与现代个体理念(个体的独立,个体的自由)的冲突 3、法:道德与法的纠缠(2013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12、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从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1. 立意一:就小王或小王的

13、父母写一封信。 1) 需注意书信的写作格式:抬头,结尾,落款。 2) 需根据书信的写作对象及写作人自身的身份,选择适宜的语气。如以同龄人的身份“一平”写信给小王,可将心比心地讲述自己时常面临与对方相同的困惑与窘境,觉宗族关系的打理许多时候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繁冗耗时。但作为一个后辈、晚辈,应恪守民族之古训,秉承传统之美德,对长辈的尊重与陪伴乃是他们最宽慰的幸福。,立意二: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 “百姓家事”可能为报刊、网络、电台、电视节目,虽然有传播渠道与载体之异,但写作者的整体思路与语气大致相同。可采用当下流行的时评体,评述事件,表达观点。且考虑文章的阅读对象为社会公众,应注意思想倾向的正

14、向引导、措辞的准确严谨、用语避免生涩艰深。,也谈“聚会恐惧症” 佳节良宵,本应是阖家团圆、絮叨家常、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然而这一绵延久远的中华习俗,却在当下社会遭遇了尴尬。原本的一家老小,其乐融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有人就是不愿凑这个热闹。这不,你的金宵一刻,他的如坐针毡。而纵观当下社会,小王的借故缺席、刻意回避,并非独行之特例,乃是普遍之世相。 于是有人感慨,“传统”之不存也,久矣!长辈们唏嘘喟叹,晚辈们焦虑不安,走亲访友的传统礼节,当真成了当下社会的洪水猛兽,让青年们望而却步、弃如敝履?,非也,笔者以为,时代之现象,乃时代之产物。所有时代中人,皆应以平和之心,理性看待。 诚如黑

15、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此“理”非理性,而指缘由。如小王的青年一代不愿参与大家族的聚会,其行为表现定有心理动因。要知道,成长于家庭小型化之当下的95后、00后一代青少年们,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世道逻辑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了与父母双亲朝夕相处的三人模式,习惯了与同龄学友时时陪伴的亲密关系,却十分不熟悉四世同堂式的大家族生活。因此,对于大家庭中的那些“繁文缛节”和长辈们的“高压式”关心,避之唯恐不及,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礼之本质,乃是长者身体力行的对于晚辈之教化。而儒家伦理之道所提倡的中国社会里的传统宗族之礼,如三叩九拜,前揖后让,在当下时代看来,未免有些琐碎耗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大过本

16、质的嫌疑。试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团圆季,长辈们都谈论些陈词滥调的老话题与陈年旧事的老问题,不是学业成绩就是工作婚嫁,晚辈们还要毕恭毕敬地笑脸相迎,能不觉得索然无味么?,当然,凡事总是,过犹不及。节庆之礼,亦不例外。正如前苏联作家所言:“一个作家的责任,乃是拷问出人们光鲜外表下潜藏的灵魂罪恶,再拷问出灵魂罪恶后的洁白之心。”节日之“礼”的空洞肤浅、空有其表,正如人之罪恶灵魂;然而正反相成,利弊相济,节日之“礼”,亦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益式微的传统文明与国学智慧。它通过定期的聚会之行为,将被时代浪潮冲击的淡漠之亲情凝聚,将被社会洪流裹挟的沦落之德育重拾,诚应成为薪火相继、代代相传的通过仪式。 如何疗救“聚会恐惧症”,将传统之仪式,注入时代之内容,赋予当下之诠释,使其不被历史的大浪淘沙雨打风吹去,而能在新的场域与语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诚需时代中人仔细思量。,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天,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