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8692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包拯》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9)(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剧中的包公,剪纸艺术下的包公,历史上的包公,作者简介,脱脱: 元代史学家,蔑里乞氏,字大用, 撰写了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传 ”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杀而鬻之 徙知端州 以遗权贵 涿州 闻者皆惮之 拯性峭直 恶吏苛刻 大茔,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杀而鬻之 y 徙之端州 x 以遗权贵 wi 涿州 zhu 闻者皆惮之 dn 拯性峭直 qio 恶吏苛刻 w 大茔 yng,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徙

2、知端州,迁殿中丞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恶吏苛刻,务敦厚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第归,杀而鬻之 卖 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不久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主持,掌管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 仅仅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到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和 恶吏苛刻,务敦厚 憎恶,讨厌 ;追求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赠送,指出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古今义。,迁殿中丞 古义: 今义: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古义: 今义: 亲党皆绝之 古义: 今义:,指出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古今义。,迁殿中丞 古义:调动官职,指升官 今义:搬迁 关节不

3、到,有阎罗包老 古义:暗中行贿疏通关系 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 亲党皆绝之 古义:亲族,亲戚 今义:政党.,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知天长县 亦知其名 其人遂无以对 亦知其名,掌管,主持,知道,那,他的,翻译句子的要求,扩 补 删 留 调,翻译下列句子,知天长县,有盗割牛舌者,主来诉。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A 省略句 B 倒装句 C 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 何为割牛舍而又告

4、之? ( ) 葬以大夫礼 ( ),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A 省略句 B 倒装句 C 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C )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A ) 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B ) 葬以大夫礼 ( B ),用心读一读 课文中关于 包拯的故事, 复述课文。,文章写了包拯的哪几件事? 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第一段 断割牛舌案,话说包公守开封府时,有姓刘名全者,住在城东小羊村,务农为业,一日,耕田回来,复后再去,但见耕牛满口带血,气喘而行。刘全详看一番,乃知牛舌为人割去。全写状告于包公道: 告为杀命事:农靠耕,耕靠牛,牛无舌,耕不得,遭割去,如杀命。乞追上告。 包公

5、看了状词,因细思之,遂问刘全:“你与邻里何人有仇?”全无言对,但告:“望相公作主。”包公以钱五百贯与他,令归家将牛宰杀,以肉分卖四邻,若取得肉钱,可将此钱添买牛耕作。刘全不敢受,包公必要与之,全受之而去。包公随即具榜张挂:倘有私宰耕牛,有人捕捉者,官给赏钱三百贯。刘全归家,遂令一屠开剥其牛,将肉分卖与邻里。其东邻有卜安者,与刘全有旧仇,扯住刘全道:“今府衙前有榜,赏钱三百贯给捕捉私宰耕牛者不误。你今敢宰杀么?”随即缚住刘全,要同去见包公,按下不题。,却说包公,是夜睡至三更得一梦,忽见一巡官带领一女子乘鞍,手持一刀,有千个口,道是丑生人,言讫不见。觉来思量,竟不得明。次日早间升厅问事,值卜安来诉

6、刘全杀牛之事。包公思念夜来之梦,与此事恰相符合。巡官想是卜字,女子乘鞍乃是安字,持刀割也,千个口舌也,丑生牛也。卜安与刘全必有冤仇,前日割牛舌者必此人也,故今日来诉刘全杀牛。随即将卜安入狱根勘,狱吏取出刑具,置于卜安面前道:“从实招认,免受苦楚。”卜安惧怕,不得已乃招认,因与刘全借柴薪不肯,因致此恨,于七月十三日晚,见刘全牛在坡中吃草,遂将牛舌割了。狱吏审实,次日呈知于包公,遂将卜安依律断决,长枷号令一个月。批道: 审得卜安,乃刘全之仇人也。挟仇害无知之物,心则何忍;割舌伤有用之畜,情则更恶。教宰牛而旋禁,略施巧术;分卖肉而来首,自谓中机。岂知令行禁违,情有深意。正是使心用心,反累其身。姑念乡

7、愚,杖惩枷儆。 批完,众皆服包公神见。,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括 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阅读第三段,阅读 4-5段,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令色,

8、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1、2、3、5 ),( 4 ),( 2、 4 、5 ),( 1、3 ),包拯(999-1062)字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

9、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无赖刁民。,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待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

10、,有“奏议”十五卷传于世。,小组讨论学习: 包拯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包拯的品质的?,练习,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海瑞,于成龙,耶律楚材,历史上的清官,海瑞(公

11、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轻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

12、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

13、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返回,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生于我县下昔乡来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的于成龙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政勤政,深受百姓

14、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举“卓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成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返回,耶律楚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

15、利害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了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大害。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阮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返回,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