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7443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6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 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 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 ,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水污

2、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制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技术性,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 管理性,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

3、处理与回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一)固体废物减量化(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利弊:2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

4、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 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燃煤 机动车尾气 建筑工地扬尘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我国酸雨 80 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 年代扩大到长

5、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怎样防治酸雨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 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强废气中 SO2 的回收与利用全球气候变暖原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增多,CO 2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措施

6、: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世界淡水资源短缺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制约经济发展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损害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 引发国际冲突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质型缺水3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

7、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4、南水北调 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5、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 提

8、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

9、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 400MM 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 土

10、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 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 寒漠化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坡度陡峻 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过度砍伐 毁林开荒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黄土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覆盖率低人为: 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

11、-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毁林开荒 滥砍滥伐,过度樵采 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 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生态环境脆弱人为: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

12、,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过程 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5利用会产生大量的 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 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 SO2 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

13、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生态

14、环境保护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森林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3、原始森林: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的分布: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美化环境森林的经济价值:制作家具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森林中还有多种

15、药材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采伐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森林火灾8、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自然: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6人为: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