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2712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联考半期考试卷2011.9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8 页 初三语文 期中考 第 I 卷 第 2 页,共 8 页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福安市南片区半期考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友情提示: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积累与运用(8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闻名遐迩的闽东葡萄沟。沟长约达 5 公里左右,绵延的葡萄网架像一条长龙沿着河沟延伸开去,皱巴巴的葡萄枝藤犹如龙鳞熠熠闪光;山坡上千亩桃林在春风里静静伫立,似在(nng)神屏气,蓄势待发。可以想象,待到一阵春雨过后,葡萄枝绽绿,桃树林泛红,村前村后_,该是多么(w mi)动人!(1)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熠熠( ) 2、伫

2、立( ) 3、w mi ( ) 4、nng(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3)在短文“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_A、鳞次栉比, B、五彩斑斓 C、五光十色二,古诗文默写(12 分)(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_。(2)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_。(3)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雄浑壮阔的沙漠美景的两句诗是_,_。(4) 浣溪沙一词中,作者为旧事物消逝感到失落,为新事物到来感到欣喜的诗句是_,_ 。(5)李商隐的无题中的两句诗经常被人们比喻在工作中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我精神,这两句诗是_, _。(6) 泊秦淮中作者批判那些达官贵人不关心国事,纵情享乐的诗

3、句是_,_。(7)每到中秋佳节,他都会在心里默默吟诵_,_。祝福远在异国他乡的兄弟。 (用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三名著阅读(7 分)(1)读名著赏人物。根据提供的名著信息,在下列空白处填上相关的内容。读_(填名著名),我们认识觉醒的爱国知识分子范爱农;读童年,我们从外祖母身上感受到了(填性格_)的美好品质;读骆驼祥子,我们认清了自私自利、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填人物_)的丑陋本质。(2)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 59 回,读后回答问题。 (4 分)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狠,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头打,照头丢,恨

4、苦相持不罢休“裙钗”指的是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 30 字左右(4分)四,综合性学习(10 分)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对联集锦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1)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_(1 分)(2)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_(1 分)(3)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赛龙舟_传四海(2 分)活动二,节日探源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在意,却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4)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分)活动三:弘扬传

5、统(5)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 (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3 分)五,文言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 题【甲】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

6、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乙】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见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注释】公:晋景公,晋国国君。缓:秦国良医,名缓。竖子:童子。肓:胸腔内横膈膜,分隔胸、腹两腔。膏;心尖脂肪。攻:指熨。达:指针灸。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居十日( ) (2)使人索扁鹊(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4)秦伯使

7、医缓为之( )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4 分)第 3 页,共 8 页 初三语文 期中考 第 I 卷 第 4 页,共 8 页(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3、请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2 分)甲文_ 乙文_4、比较;阅读甲、乙文两文,说说两文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 分)六,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59 题。 (19 分)天 窗江南月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

8、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因有这一 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

9、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仲

10、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 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一窍仰穿

11、,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 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5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 分)6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 分)(1)赏析下面句子。(3 分)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3 分)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7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3 分)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

12、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9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请你从所阅读过的名著或现实生活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4 分)人物: 事例: 七,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题目(20 分) 爱的旅程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要在这里住一夜了。 ”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

13、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第 5 页,共 8 页 初三语文 期中考 第 I 卷 第 6 页,共 8 页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拿些料喂喂它。 ”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 “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 ”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最快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