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2657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总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地理总复习】第一章 行星地球1、天体及主要类型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3、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八大

2、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2)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4)地球上有液态水6、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7、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8、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维持地

3、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9、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10、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1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黑子: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2)耀斑:色球层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3)周期:大约 11 年12、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2)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出现极光;3)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13、自转:旋转中心:地轴; 公转:旋转

4、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 周期: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太阳日 24 小时; 速度:角速度:15 度每小时(两极为 0) , 速度:角速度:平均 1 度每日线速度:由赤道向逐渐减少(两极点为 0, 线速度:平均 30 千米每秒南北纬 60 度的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1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 2326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15、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黄赤交角变小时,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

5、变大,被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则扩大。1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年。17、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夜半球 昼半球;昏线:昼半球 夜半球18、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19、因经度不同而时刻 不同,统称地方时。地方时计算的一般原则:(1)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2) 经度相差 1

6、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3)“东加西减”的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点的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点在西,则减去时间差。20、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 个经度;区时: 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21、国际规定原则上以 180 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界线” 。22、求时区、时差、区时的方法(1)求时区= ;若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若所得余数7.5,则整数+1 为时区序号。(2)求时差:大时区-小时区(同侧); 时区+时区(异侧)。(3)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7、(东加西减)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去“+”,若位于西侧,则去“-”。三种情况:大于 24(明天);小于 0;【24 减去绝对值】(昨天);024 间(今天)23、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2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

8、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H9025、四季:北温带国家:春季:3、4、5 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26、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纵波(P 波) 快 固液气三态横波(S 波) 较慢 固 态327、不连续面:1)莫霍界面:地下平均 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2)古登堡界面:地下 2900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9、。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3、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4、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5、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6、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

10、原因7、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8、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往返移动。从北半球来说,气压带与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4一月 亚洲高压 ( 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七月 亚洲低压 ( 又称印度低压 )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

11、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副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和 西 风 带地 中 海 气 候 夏 季 炎 热 干 燥 、 冬 季 温 和多雨。10、东亚: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风的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的性质:温暖湿润;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南亚: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的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的性质:温暖湿润;分布地区: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1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一场秋雨一场寒”)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

12、转晴。(例子: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华北春季沙暴天气)1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一场春雨一场暖”)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晴朗。(例子:华南的春雨天气)1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过境前: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地形阻滞;过境时:阴雨连绵过境后:转晴(例子:长江流域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14、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15、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系 统 气 压 状 况 近 地 面 气 流 状 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

13、 心 气 流 天 气 状 况气 旋 低 气 压中 心 由 四 周 向 中 心 辐 合 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上 升 阴 雨 天 气51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17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18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地

14、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 9653。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3、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发生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资源的不断更新(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5、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6、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15、;暖流:水温高流向水温低;寒流:水温低流向水温高。7、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8、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9、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北半球中高纬环流:逆时针方向;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冬逆夏顺。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及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可以形成“水障” ,易形成大渔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吹拂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秘鲁渔场;3)海上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反之则慢;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极地洋流携带冰山,威胁航运;4)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11、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1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13、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我国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缺乏。反 气 旋 高 气 压中 心 由 中 心 向 四 周 辐 散 北半球顺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