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28256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1 课题2 溶解(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溶 解 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1)概念:在_下,向_里加入某种溶 质,当_时,所得到的溶液。 (2)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溶质不能继续溶解,2.不饱和溶液:在_下,向_里加入某种溶 质,溶质_的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还能继续溶解,增加,蒸发,降低,增加,升高,【微点拨】 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类物质的不饱

2、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升高温度。,二、结晶 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_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结晶的方法有_结晶和_结 晶。 3.应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_结晶,其大致过程为,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蒸发溶剂,【想一想】 通过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否还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提示:由于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所以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1.判断正误: (1)一定温度下的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 ) 提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种物质不能再溶解,但其他的物质仍可以继续溶解。 (2)降温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提示:

3、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能力增强,降温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提示:在不同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比饱和溶液浓度大,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 (4)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提示: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属于不饱和溶液。,2.能证明硝酸铵溶液在3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铵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硝酸铵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晶体

4、,晶体不再溶解 【解析】选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中不再溶解该溶质,所以只有D的说法正确。,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解析】选B。由于是饱和的NaCl溶液,所以加入NaCl晶体后,晶体也不能被溶解,因此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会变化。,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在一定温度

5、下,硝酸钾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可知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5.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 C.倒去一半溶液 D.蒸发溶剂 【解析】选B。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所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或加入溶剂的方法。,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解析】选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用阳光

6、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所以选D。,要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互相转化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2)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大多数情况下,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2)由于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Ca(OH)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7、,【易错提醒】 没有固体剩余不饱和溶液,还需采用下列方法作出判断: (1)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该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2)蒸发溶液中少量的水,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示范题1】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解析】选C。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说明原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剩余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由于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质质量相等,但溶液质量减少,所以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

8、质量分数大。,【示范题2】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解析】选D。恒温蒸发溶剂,因溶剂减少而使不饱和溶液达饱和;硝酸钾的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使同量水溶解硝酸钾的量减少而达到饱和;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能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由于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而加入较多同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没有多余的硝酸钾固体,所以溶液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故选D。,【拓展延伸】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对“量”的影响,要点二 浓溶液、稀

9、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示范题3】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上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 (2)已知20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食盐正好达到饱和,现将0.9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可归入图中_区域(选填“”“”“”“”);现有已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 _或_。,【解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0.9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又由于

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少,所以是稀溶液。要使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加入溶质食盐等方法。 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 加入食盐至不再继续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拓展归纳】溶液的分类 (1)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了粗略地表示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质相对溶剂来说多则浓,少则稀,与温度无关,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能否达到溶解的最大限量进行分类。达到溶解的限量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1.结合你所学知识,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转化方法填入图中空白:,提示:向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若溶质不能再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若溶质能再溶解,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观察图中两种晶体的制取,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将采用的结晶方法填入空白:,提示: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利用海水制取食盐晶体;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利用热硝酸钾饱和溶液制取硝酸钾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