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鲷淡水养殖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241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鲷淡水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黑鲷淡水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鲷淡水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鲷淡水养殖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池塘选择:试验在余姚市泗门镇一淡水池塘中进行。池塘面积 6 亩,水深 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2)池塘准备:3 月初排干池塘余水,曝晒池底至龟裂,至 3 月底用 100 千克/亩的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细菌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塘后进水 80 厘米,使用肥水素肥水,肥水后向池塘中投放 6 千克带籽河虾,作为黑鲷苗种的饵料生物。几天后,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 3040 厘米。 1)购苗及规格:2005 年4 月 12 日从象山海湾育苗场购得黑鲷淡化苗 2517 尾,苗种平均规格 米,平均体重 20 克左右。此时暂养池水温为 1617,盐度为 0,为 (2)苗种运输及放养:采用充气铁桶

2、活体运输。经过约 45 小时的运输到达试验池塘。入塘后,发现已死亡鱼苗 230 尾,成活率为 1)投饵:放苗后仔细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发现陆续有鱼苗死亡,三天累计死亡 334 尾。三天后,黑鲷适应了池塘环境,开始摄食配合饲料。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投总投喂量的 60%,下午投 40%为了便于观察黑鲷吃食情况,专门设立了 2 个投饲台,以 2 小时内饲料吃完为标准:考虑到鱼苗不同阶段对饵料的颗粒大小有不同的适口性,试验前期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 3%5%中后期改投大黄鱼、鲈鱼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 2%3%。 (2)水质管理:放养鱼苗前期,由于投饵量少,

3、水质比较稳定。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加大,必然导致池水中代谢产物增多,细菌滋长繁盛,因此每月一次定期使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以达到改良水质环境的效果。 (3)病害防治:根据水质、鱼体活动等情况,定期投喂拌有大蒜素的药饵,增强鱼体抗病力。由于预防措施到位,本试验养殖过程中无鱼病发生。 二、结果 为更好地了解黑鲷在淡水池塘中的生长情况,定期随机用夹网起捕数条黑鲷,并测定其体重、体长、体高。具体记录如表1: 表 1 黑鲷平均体重、体高、体长随养殖日期的变化 时间(均体重(克)205060125197220320 均体长 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到 6月至 11 月黑鲷有一个快速生长期。

4、 截至 2005 年 11 月 7 日,共捕获黑鲷成鱼1240 尾,平均体长 25 厘米,平均体重 320 克,最大个体体长达到 27 厘米,体重达到 450 克,产量 397 千克。 三、讨论 试验采用低密度养殖,鱼体生长正常,全过程无疾病发生,有彳艮好的快速生长期。据资料介绍,在江苏、浙江沿海,1 龄苗种经越冬期,于翌年 4月放养,密度 30009000 尾/公顷,初始尾重约 100 克,到 1011 月收获,体重 300400 克当年鱼种 6 月下旬放养,放养密度为 450015000 尾/公顷,初始尾重 26 克,到 1011 月收获,体重 100 克左右。试验在淡水池塘中进行低密度养

5、殖,鱼苗初始尾重为 20 克左右,到 11 月初起捕,体重达 320 克左右,比较数据发现黑鲷在淡水中的生长速度正常。 验中商品负规格不大,平均仅 320 克左右,未达到上市规格,主要可能是苗种规格偏小。应选择 50100 克规格的苗种进行放养,至年底就可达到商品规格。除此之外可推迟起捕时间,到 12 月份或水温降至 10以下时再起捕,适当延长黑鲷的生长期,以提高商品鱼规格。 54 尾,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黑鲷长有脊刺,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响成活率。 验过程中无疾病发生,但起捕仅 1240 尾,除去入塘前后死亡数,有700 多尾不知去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刚入塘后鱼体活动能力弱,在池塘边慢游时被池边觅食的白鹭捕食。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