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8788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篇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走进新闻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

2、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3、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 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 四、角色体验,变换阅读。 .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

4、读这则新闻。 .当当军事家 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3.当当主持人 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五、语言品味,学习提高。 看谁读得好,讲得好。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

5、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 “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

6、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第4小题句,对战况、

7、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

8、“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六、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西(较详) 中(略) 东(详) 长_横 渡 _ 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 第二课时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

9、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

10、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

11、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

12、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七、作业:1、生字、词语。2、运用新闻结构的知识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