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18077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来源:枫叶教育网发表时间:2010-1-5 11:28:13 访问次数:1463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生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静观细想,占了阅读教学“熬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走马观花,装腔作势读,作秀表演读大大降低了“读”的实效。此外,像“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很好,谁能也像他这样读一读?”“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等这样的朗读指导大家也许并不陌生,采用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

2、基本方法,也是许多青年教师课堂中最常见的“读”。然而,在这样的读里,“预期目的”为何?读的“效果”又如何?读了之后又有何“发展”?虽然这样的“读”做到了由点及面的扩面工作,但是这种点和面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读”的质却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呢? 一、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

3、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

4、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二、寻求形式,愿读乐读。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对于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朗读时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我们

5、要寻求朗读的最佳形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王松舟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时,便是抓住“游”字进行练读,就有智慧在里面了。我们来看王老师指导读题的片断实录。师:我把第一次读题的机会让给他。但是,得增加一点含金量,怎么读呢?注意听,不着急。我问你读,会吗?生:会。师:会。我们来听一听,他究竟会不会读。好,现在我问:请问,鱼是怎样到纸上的?生:鱼游到了纸上。师:我再问一遍,注意听呀。鱼是怎么到纸上的?生:鱼/游到了/纸上。师:对了,读得好,好就好在“游”字读到位了。那个生气,那个节奏,分明在告诉我们鱼

6、是游到纸上的。谁再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鱼/游到了/纸上)师:好,同学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第一次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生: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它怎么能游到纸上?师:所以你的脑子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叫惊奇,这时她的感觉。你们的感觉呢?生: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师:你想探一个究竟,是吗?你充满了疑问,好的,这时他的感觉。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师:对呀,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是吗?生:鱼游到纸上,会不会死呀?师:对呀,你对鱼充满了担忧之情,是吗?师:惊讶,疑惑,不可思议带着第一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齐声读)师:我也纳闷,为什

7、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游”字,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我们的同学产生这么多的感觉、疑惑,为什么?自由朗读课文,两个任务,听清楚:第一,把句子读通,把生字读准;第二个任务,请你找一找,在咱们这篇课文当中,有多少个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它找出来,然后把它画出来这样一个短短 3 分钟的开讲片断,王老师没有说任何跟“提问”有关的字眼,而学生却自发地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惊奇也好,疑惑也罢,不可思议还有担忧之情,都昭示着他们想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领学生进行了智慧的读书。一个简单的“游”|字,读出了课题的节奏和声气,读出了学生的疑问,读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读出了文章的脉络所

8、在,更读出了智慧。三、理解课文,自主品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一位老师在上丑小鸭一文时,是这样指导朗读的:师:读课文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读着读着,就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你们行不行?(行)那就试试吧!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生自由投入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表情。(自由朗读后,老师采访学生。)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现在老

9、师想采访一下,你当时的心情。师采访生 1: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过了,这是为什么?生 1:当我读到哥哥姐姐欺侮他时,心里很伤心,所以脸上的表情就难过了。师:你读得真棒!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师采访生 2:老师刚才发现你读书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为什么?生 2:当我读到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心里很高兴,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师:你真会感悟,还感受着别人的幸福。请你读给大家听!师:老师还想采访你(生 3),刚才你读着读着,怎么瞪大了眼睛?生 3:当我读到妈妈也不喜欢他时就瞪大了眼睛,我觉得很奇怪,每一个妈妈应该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为什么丑小鸭的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难道

10、丑小鸭真的很丑吗?师:还有哪些同学,在读到哪里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怎么了,请你自由站起来发言。朗读指导要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谊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读出文章的意、情、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而这种酝酿,这种情境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四、注重“评读”,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一位教师教

11、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教师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课

12、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要求,将上学期的区小学语文师生诵读调研结果置于此,请多指正。加强诵读教学 提高朗读实效我区小学语文师生诵读调研报告张浇娇一、调研目的小学课改在我区已经历一轮实践,在与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发现老师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不是好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听、说、读、写这四个能力中,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读,才能有高水平

13、的听,只有把握了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才能自然、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思想,同样只有当有了相当的语感积累,也才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由此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诵读。诵读就是朗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它将朗读、吟咏、念诵等形式,把“目视”和“口读”结合起来,通过诵读将体会到的言语材料的思想感情、韵律情调传达出来。意蕴丰富、文理清晰、情思隽永,言辞斐然的段落是养成语感的良好基地。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但是,语文课堂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读得不好”的现象还很普遍,针

14、对这一问题和现状,我对我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诵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更准确地了解我区小学语文师生诵读情况,探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有关诵读教学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区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二、调研设计本次调研分第三周和第八周两个时段,分别对新桥、瞿溪、潘桥和茶山、丽岙、梧田两个片区的 A、B、C 三类 17 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和一至五年级学生的诵读情况做了调查。主要调查师生的诵读、语文课堂内外常使用的阅读方式及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对诵读这一阅读方式的认识和看法等。本次调查研究,事先设计了相关问卷和量表(具体见附件),有瓯海区小学生朗读现状调查问卷、瓯海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15、教师调查问卷、瓯海区小学师生诵读调查问卷统计表、瓯海区小学师生现场朗读记录评议表,并准备了教师诵读材料,然后采取随机调研、现场反馈的方式,安排如下:多数学生诵读课文未能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在抽样朗读调查中,我们从正确、流畅、情感、习惯四项指标对学生的朗读作了记录,发现低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为 74.18,中高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为76.33。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不熟练和受地方音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学生朗读时“添字、漏字、重读”多;学生构词能力不强,对文本内容和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意停顿、气息运用掌握不好,导致“唱读、快读、顿读”多,低年级学生用手指着

16、读和拖腔拖调的现象比较普遍,高年级学生还未能及时纠正这种朗读习惯。在调查中也发现,只有 51.4的学生在老师要求朗读课文时能认真流利地朗读,学完一篇课文后,自认为达到“正确、流利”基本要求的学生只有 28.1%,自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学生占 45%,而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实际抽样朗读的水平。说明学生对朗读基本要求的认识与把握还有差距。多数学生课堂内外不习惯诵读方式,无法读出感情。在调查中发现,只有 48.9 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喜欢展示自己的朗读,只有36.4%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大声朗读的方式,58.4%的学生是小声读书,认为只要读出声音就可以了。读书只要读出声音就行了,不需要有声有色地朗读。只有 22.3的学生 renewing 自己的朗读经常被老师表扬。其实,诵读可以调动一个人所有的感情,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和作者对话,再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于理解、体验文章情感,作用是很大的。读书出声了,情感投入了,有了收获,才有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