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7329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灵璧中学语文:17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一、检查字词(听、写训练)二、整体感知课文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天气“闷热” 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作铺垫)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三、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

2、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3、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

3、: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4、“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最后巨大成就感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6、“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经验”有两层意思: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再次将这“经

4、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7、“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四、合作完成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

5、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爬下悬崖动作心理哭信心全无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着做信心大增移动、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5、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1)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

6、,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五、拓展延伸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

7、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六、小结: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板书: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走一(小)步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再走一步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成功下崖巨大成就感1、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2、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3、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

8、步可能就是成功。4、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5、 路尽无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6、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教学反思: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们正在热烈的讨论中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大多都是佩服文中的父亲和蔼、慈祥、深知教子之方,在危急的情况下指挥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体会了成功的感受,以给了孩子受益终生的信念和勇气有的学生甚至感叹自己如果能有这样的的父亲该有多幸运。当教师感觉讨论得差不多了,宣布说“下面我们开始讨论下一个问题”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自己对刚才的问题还有不同的意见。教师于是示意他可

9、以继续说出他的想法。这个同学说:“我最喜欢的人是那四个小伙伴。”此语一出,满座哗然。按一般人的理解,那四个小伙伴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但嘲笑“我”,还对“我”弃我而去,是哪种缺少同情心的人。不过,教师还是很有耐心的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我喜欢他们勇敢,他们敢于去爬悬崖;我喜欢他们为了自己达到目的,敢于舍弃。”“哦?他们敢于舍弃什么?”“老师,我知道,你们都会觉得那四个小孩无情无义,你们会认为他们四个没有同情心,把身体不好的我扔在悬崖上。但是,老师,你们有没有想过,第一,那四个小伙伴并没有要求我和他们一起去爬悬崖,第二,他们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如何最快的爬过悬崖。第三,

10、如果他们都去帮助我了,有可能,他们全都会被困在悬崖上,天黑也不能下来。还有,现在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谁没有能力,谁就会被淘汰。”说着说着,在有一部分学生的不赞同的嘘声中,他越说越小声,但还是十分坚持。“那你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就不需要同情弱者了吗?”“有必要同情弱者吗?”“我觉得有,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是强者,所以,要大家一起进步!”“邓小平爷爷还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呢?”“并不是富起来就不管别人吧!”一场辩论赛在教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拉开了帷幕。“如果你一天都去管别人了,你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吗?比如街上这么多乞丐,你再有钱,管得过来吗?如果你去应聘一个高薪职位,你会不会因为同情别人而把这个位置让

11、给别人?如果在奥运会上,刘翔看见那个什么逊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来,他能得冠军吗?”这个同学虽然势单力孤,但一点儿也没有胆怯。他连续几个棘手的问题把同学问住了,大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都把目光转向了教师。教师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说:“我个人是很佩服这位同学的!一是他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二是他善于思考生活,你们也听到了他刚才的一番话,如果平时不动脑筋是说不出来的!”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在认真听教师的讲话。“今天,其他同学表现也不错。在这里,我也不对你们两方的意见做出终审判决,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大雁的故事。说是每一个大雁的雁队中,如果有一只大雁生病或者是受伤,这个雁队一定会有两只

12、健康的大雁留下来照顾它,和它一起越过田野、飞过小溪,对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和困难,面对所有的困难和危险,直到它痊愈或死去。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测验:一个外国女士到了中国的一所学校,邀请了五位小学生做一个实验,把五个拴着线的小球放进一个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里,要求孩子们在秒以内把自己手上牵着的那个小球拉出来,如果没有拉出来就会被海水淹死。听完要求以后,其中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见他和几个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后再示意女士可以开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后,只见最小的那个孩子首先奋力一拉,他的小球出来了,秒,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最大的那个孩子最后拉出了他的小球,秒,刚好完成。那位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连声称赞中国小孩了不起。她说我在许多国家都做过这个实验,但其他孩子都是在命令下达后,争先恐后的往外拉,结果全部被淹死了。只有你们真正完成了这个实验!你们真是好样的!”故事刚讲到这里,下课铃声响了。教师给同学留了一道思考题:你如何看待竞争与合作?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