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诗两首》(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2296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诗两首》(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5.4《诗两首》(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4《诗两首》(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诗两首》(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两首 创意说明:读读议议,背背说说,有整有分,点面结合,注重学法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 教学步骤: 一、学法指导 1简介作者,由诗歌的母爱主题导入新课。 2指点生字生词,介绍自读方法:表情朗读,整体感受,局部品味,揣摩形象,领悟意境,体会情感,熟练背诵。 3请同学们尝试朗读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 二、引导自读金色花 1教师示范朗读,然后请同学们评议其优劣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亲昵的语气、动人的情态,读出孩子的快乐、天真和活泼,读出母子情深。 3指定几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评议,着重探讨诗中母子对话的读法。 4全班齐读课文。 5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2、讨论: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好玩,跟妈妈捉迷藏,还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我”为什么要“悄悄地开放”,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而且将“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妈妈见到“我”,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6组织课堂讨论。教师着重点拨诗歌结尾部分:开头有妈妈的叫声:“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妈妈为寻找自己的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与时俱增,一旦见了,自然又惊又喜,不免要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7自由背诵诗中想象最奇美或自己最喜爱的诗句,然后全班背诵交流。 三、引导自读纸船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

3、情。 2分小组表情朗读,并集体探讨这首诗的朗读要领。 3各小组选派代表当堂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4引导学生质疑并设计几个讨论题目。如:“我”为什么“不灰心地”叠纸船、抛纸船?“我”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怎样理解“纸船”的含义?作者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5组织课堂讨论。教师着重点拨:“不灰心”表明“我”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长时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而一旦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自然最是难受,故而“含泪”和“悲哀”;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也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纸船”这个形象富有童趣和幻想色彩,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借“纸船”来抒情,符合作者置身太平洋的船上无法与母亲通音信的境况。 6学生自由背诵这首诗,要求进一步体会“纸船”所托载的母子深情。 四、赛读赛背两首诗歌 1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2引导学生分别理解两首诗歌的大致思路。 3引导学生分别背诵两首诗歌的重点段落。 4请同学们自由背诵这两首诗。 5先小组、后全班赛背这两首诗。 6教学小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