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2246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梦溪笔谈》 每课一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3)梵( )天寺木塔 (4)贻( )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 )( ) (6)人履( )其板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千万蔽地 蔽: (2)岁以大穰 岁:(3)患其塔动 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故:(5)贻以金钗 贻: (6)人履其板 履: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其: (2)岁以大穰 以:(3)以钳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

2、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1)代词,代物:(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5译述下列句子。(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课内阅读】(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办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钱氏据

3、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岁以大穰( )(2)贻以金钗( ) (3)其喙有钳( )(4)人履其板(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 如土中狗蝎 匠师如其言 C. 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 D. 其虫旧曾有之 匠师如其言

4、E. 以钳搏之 问塔动之因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_(2)人皆伏其精练。_4. 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说明害虫无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 B. “岁以大穰”“以”是“因为”之意。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C.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无可奈何”表明大家无计可施,“密使”“赔以金钗”写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D.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5、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中“笑”表现出喻皓为自己能解决“塔动”问题而由衷的高兴、得意地笑。(二)(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欧阳修归田录)(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

6、皓之妻,贴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沈括梦溪笔谈)5. 给下列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甲)文:而制度甚精( ) A. 规章制度B. 制造方法(技艺) C. 规格D. 艺术 (2)(乙)文:人皆伏其精练( ) A. 简练B. 精明C. 高明D. 精当6. (甲)文中有四个加线的“之”,它们的正确解释分别是( ) A. 代宝寺塔 塔不正的原因 代宝寺塔 结构助词“的” B. 代宝寺塔 代预浩 代宝寺塔 结构助词“的” C. 代宝寺塔 塔不正的

7、原因 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D. 代宝寺塔 代预浩 代宝寺塔 取消句子独立性7. (甲)文中的“都料匠预浩”与“预都料”是不是指一个人?“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_8. 从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皓是一个人?从文中找出根据来。_9. 翻译“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10. 下面有关(甲)、(乙)两文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 预浩 木塔 B. 预浩父女 杭州木塔 C. 预浩父女 杭州梵天寺木塔 D. 预浩 梵天寺木塔【参考答案】1(1)hu(2)rng(3)fn (4)y(5)q qi(6)l2(1)遮盖(2)年成(3)担忧(4

8、)所以(5)赠给(6)走,踩踏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4(1)B、E、F(2)A、D(3)C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课内阅读】(一)1. (1)rng (2)y (3)hu (4)l2. C3. (1)十天后,子方虫全被“傍不肯”消灭干净,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2)人们都佩服他高明。4. D(二)5. (1)B (2)C6. A7. 这里是同一个人。“都料匠”是“工匠的总管”的意思,称官名是表示尊敬。8. 是一个人。根据是:两个人都是宋朝人,都精于木工。甲文中“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见预浩与喻皓是同一个人。只是作者个人的书写不同罢了。9.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10.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