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1100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5桃花源记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上)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涵丰富的语言。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文章虚景实写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为什么?(板书:世外桃源)相传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

2、书标题,作者)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见教学设计一)。三、老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优美。四、对照注释,理解课文。五、文章简析。第1段,写渔人偶逢桃花林。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受到的热情款待。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寻而不得和刘子骥往而无果。从文章各段的叙述看,第1、4、5段是略写,只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结果,与第2、3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第2、3两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安乐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热情淳朴的社会风尚。如详写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写了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和鸡犬之声,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详写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和与渔人的诚恳交谈,表现出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民情淳朴,是一个令作者向往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找出文中令人产生疑惑的地方,理解本文层层设疑的写法和好处。1.发现桃源过程离奇(令人生疑)。2.进入桃花源的情况奇(令人生疑)。3.桃花源之景奇(令人生疑)。4.“不复出焉”的经历奇(令人生疑)。5.终难问津的结局奇(令人生疑)。作者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将本文写成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七、作业。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