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09913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2345英语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nit 2 Mockys bad day (Lesson 1)(1)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构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故事教学的目的是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体验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接触、理解语言。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结合插图理解大意的能力;听故事(录音),看故事(录像)的能力;阅读、朗读故事的能力;结合插图讲述故事大致情节的能力。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Mockys bad day 的第一

2、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及简单用法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第一单元已经出现了 had, was, were,本单元是第一单元的深化,继续感知和学习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并呈现过去时的否定用法。1、从连环画故事的内容上看比较有趣,讲的是 Mocky 来找 Ken 和 Ann 玩,正赶上他们吃早饭。Ann 给 Mocky 一只香蕉,Mocky 正好肚子饿了,便一口吃下去,结果被噎着的内容。2、从故事中出现的语言来看:本单元出现了 come, cough, pat 等动词的过去式,但主要呈现在文字叙述部分,因此,连环画故事不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分析3、本课是故事教学,在描述 Mocky 吃东

3、西被噎着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其中部分动词是规则变化,如:cleaned,looked,visited 等,学生容易接受。有些动词是不规则变化,如:did,ate,went,could 等与动词原形相差较大,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能够听懂课堂用语和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应答。他们喜欢听故事,对直观的事物更易于理解。因此,运用插图和体态语言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讲解故事,学生喜欢,更便于理解故事。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部分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能够意识到讲述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时,动词会发生变化;2、本课故事情况贴近

4、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曾有过被噎过的经历,因此,我让学生说自己生活中被食物呛着的经历,增强学生对故事语言的理解;3、连环画部分动词过去式不多,学生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叙述部分的过去式较多,可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主人公的动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同时进一步体会动词过去式的变化。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 利用简笔画、游戏、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体态语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寓教于乐。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小组活动材料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读出故事中的词汇 ate,too quickly, cough

5、ed, patted,on the back, made a mess, cleaned the table 等。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并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过程与方法利用简笔画、游戏、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体态语等多种手段,通过启发、合作、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故事,学会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教学难点 叙述文段的理解。4.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1. 教师通过简笔画形式分步画 banana,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最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香蕉。【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6、生的兴趣。2. 问学生是否喜欢吃香蕉,还喜欢吃哪些水果,从而引导学生吃水果是有益健康的。【设计意图】渗透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进一步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故事。Step 2. Presentation1. 导入: PPT 出示故事的第一幅不完整的图 ( 没有 Mocky),呈现场景。问:“What can you see?Where are they?”【设计意图】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人有早餐吃水果的习惯,进行文化上的渗透。2. 整体感知故事: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餐桌上果盘里香蕉数量的变化,提问:“Who ate the banana?”。【设计意图】 激发学

7、生想读故事的欲望。Step 3. Story telling.师生共同构建故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2 中 Mocky 的表情,并提问:“Did Mocky want to eat the banana? Why?” 学生回答问题。S1: Because the banana is delicious.S2: Because he likes bananas very much.S3: Maybe he is very hungry.【设计意图】用 Mocky 的表情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谈论 Mocky 想吃香蕉的原因,为下一步学生体会 Mocky 急于吃香蕉而被噎住的故事情节做

8、铺垫。2. 观察图 3:通过教师提问“How did Mocky eat the banana?” 让学生想象 Mocky 吃香蕉的动作,并模仿表演。呈现 eat slowly 和 eat quickly. 并让学生感受并做动作,如果你是 Ken 或 Ann,你会对 Mocky 说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猜测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 slowly 和 quickly 这对反义词,并预测 Ann 或 Ken 的语言,结合实际体会主人公的情感。3. 观察图 4,教师提问:“Who came here?”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图中 mum 与 Ann 的表情思考:“Mock

9、y ate too quickly. What will happen?”。【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语言学习的用途。4. 学生观察图,寻找答案。让学生关注 Mocky 的表情并提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Mocky?”让有过 Mocky 这种被噎经历的学生起立,让他们通过动作与表情来表现出被噎时的表情。提出开放性问题:“If you were Ann and Ken, what will you do?” 学生可能会说出:如:S1:“Drink some water, Mocky!”S2: “Are you OK?”【设计意图】结

10、合学生也曾有过被噎的经历,使他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出了主人公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通过设置问 Ann 和 Ken 会怎么帮助 Mocky 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朋友间的关爱之情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5. 观察图 6,教师提问:“What did Ken do?” 引出 pat 一词,并让学生模仿表演动作。看 Mocky 吐出的东西是什么,都吐到哪了?理解 everywhere 一词。6. 观察图 7,提问:“What is Mocky doing?” 让学生看图片,并回答问题,模仿表演动作。学习 made a mess,并渗透德育。【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模仿,体

11、会 Mocky 的感受及心情。7. 观察图 8,Does Mocky want to eat bananas? Why? 点题:Is it a good day or a bad day for Mocky?【设计意图】从故事的兴趣点出发,点明本课主题。Step 4. Practice1. 学生自主默读故事,完成给图排序的任务。【设计意图】给学生理解、内化的时间与过程,小组合作给图排序,检验学生理解、内化的情况。2. 跟读课件。【设计意图】进一步进行语言输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 分角色朗读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故事。Step5. 故事叙述文段学习1. 通过提问进

12、入语篇学习:“When did Mocky come to play with Ann and Ken?”【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提示学生阅读篇章。2. 让学生自主阅读篇章故事,回答问题。(1) When did Mocky play with Ann and Ken?(2) What did Mocky do?(3) Suddenly what happened?(4) What did Ken do?(5) Did Mocky want to eat any bananas?【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回答,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Step6. Summary教师引导

13、学生结合板书, 梳理故事。【设计意图】以 Mocky 的表情为主线,将连环画故事与叙述文段相结合,总体梳理故事。Step7. HomeworkListen and read the story.Unit 3 School sports day (L1) (1)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级”的“语言技能”“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本着这一培养目标,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英

14、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故事教学。本文故事选取的是学校运动会的情景,因此本课的话题是体育运动和比赛。从功能上看,本单元是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巩固对过去事件或动作的描述,所以本课时主要是引领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行为、结果和人物情绪的变化。从内容上看,本课故事内容比较有趣,Ken 和 Ann 在校运动会上参加赛跑没得奖,Mocky 最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跳高比赛中获得冠军。体育运动和比赛永远是学生最热衷的话题,因此在本课,教师要抓住 Mocky 的情绪变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序数词的理解和使用在本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在理解课文和设计练习时要多结合情

15、景进行。学生情况:学生有了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对过去时不会感到很陌生,但却是第一次接触用 Did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因此在讲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练习一下这个新句型。另外,学生都有参加运动会的亲身经历,这有助于他们对课文故事的理解,也容易激发他们勇于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观察法、情景教学法。技术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前期教学状况、对策说明: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简单描述自己做过的事情或动作,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由一句向几句进行过渡来描述简单的比赛过程。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

16、够在图片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看懂文字描述;2.能够运用表示次序的词汇:first, second, third 和过去时态,询问和描述比赛情景;3.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赛情景、推测比赛结果、描述比赛过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理解故事情景,看懂文字描述;2.通过对课文第 2、4、5 幅图的观察,预测比赛结果;通过观看课文的三场比赛,尝试运用表示次序的词汇和过去时描述比赛情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故事培养学生关注体育运动、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2.通过 Mocky 的行为,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力争上游、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意识;3.向学生渗透在阅读中关注关键词汇,获取文章信息的学习策略。二、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运用表示次序的词汇和过去时态,简单描述比赛情景。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序数词和过去时态简单描述比赛事件。4.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导入4 分钟(一)引出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