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08989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目录,答题规范表达,诗歌理解第三步:艺术手法的探讨,诗歌理解第二步:题材的分类,诗歌理解第一步:诗歌散文化,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一),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二),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三),各地诗歌朝代选择,各地诗歌体裁选择,诗歌的内容及其他,诗歌理解第一步:诗歌散文化,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诗歌的散文化。要做好诗歌散文化,就必须了解诗歌的跳跃性及语言变形之特点。,诗歌的跳跃性,诗歌的特点跳跃性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由此形成了诗歌的空白,留给读者以广阔

2、的想象空间。,诗歌跳跃性的形成,一、语言的跳跃。诗歌语言以次序的变化来表现跳跃。如:李白越中揽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正常的语言表达顺序应是:浏览越国古城遗址-看到鹧鸪乱飞-想起越王战胜归来的两个场面。,二、意象跳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意象的跳跃使意象之间产生空白,这种空白构成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看眼前之景(实写)往事知多少对往事回

3、忆(虚写)形成第一次跳跃。昨夜小楼又东风感现在之景(实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往事回忆(虚写)形成第二次跳跃整首词意象总是从一端跳到另一端,这种跳跃拉长了物与物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由眼前而故国,便产生一种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三、结构的跳跃结构的跳跃表现为文中的间隔,也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问什么被省略)侍女的回答断了,直接跳跃到女主人的回答,显出女主人问的急促。(侍女的冷漠与女主人的不平静形成对比),诗歌语言的变形,读不懂诗歌,其中障碍之一便是语言的变

4、形。毕加索的女孩与小船立体派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在起落郑愁予小小的岛语言的还原:小鸟在树枝上跳跃-如同小鸟在琴键上跳跃-琴键发出声响,,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一、词语的反常组合形成语言的变形一般情况下,词语的反常组合表现为:,词序的倒装,词语的超常搭配,词序的倒装例说,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突出强调)正常语序还原: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主语置后)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

5、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极具陌生感)正常语序还原: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宾语前置)杜甫月夜中的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还原: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正常语序为:衣巾簌簌落枣花(状语提前,凸显声音)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状语置后)正常语序为:妾凭短墙弄青梅,君傍垂杨骑白马。李白玉阶怨之三四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正常语序:却下水晶帘,望玲珑秋月。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两句诗里词序的错乱,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秋高急暮砧”此句无法

6、还原。散文表达:秋高气爽的傍晚,白帝城处处响起急急的砧声,如在催促人们快拿起剪刀尺子来赶制寒衣。,词语的超常搭配,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谓之“无理而妙”。,超常搭配例说,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何以捣出“乡愁”?散文表达:旅途中独对孤灯,引动了行客的思归之梦;阵阵捣衣的杵声,摧人心腑,惹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清代诗人王猷定螺川早发的颔联:“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

7、星。”散文表达:俯视长江,那江水滔滔,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更远的梦乡;划动的短棹好像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营造出空阔渺远的意境,句子的反常组合,逆挽法“用逆挽法,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拍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叙以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朱庭珍筱园诗话)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因果倒装),诗歌阅读的元认知,1.诗歌写了什么?叙事、写景、抒情、说理2.诗歌要表达怎样的感情或思想?如果是表达感情,便要确定感情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这一点对于鉴赏诗歌至关重要)例说:客至

8、3.这样的感情或思想是如何表达的?一般考虑两种方式:直接表达感情(直抒胸臆)还是间接表达感情(借景、借物、借典故、借对方),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南北皆春水,群鸥日日来。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盘飧无兼味,樽酒只旧醅。相对邻翁饮,隔离尽余杯。,如何迅速确定诗歌的情感,快速确定诗歌情感的方式之一便是要弄清古人诗歌的写作范围。因为古人生活的单纯性与其情感表达的开放性(很少写私密的不可捕捉的个人体验)决定了古人写作诗歌时所选取的范围。离别、战争、田园、仕途失意、羁旅(在路上)、考古等占

9、了古代诗人的大部分时间。,古诗的大致题材,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11.生活杂感诗12.即景抒情诗,“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春草等“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蝶恋花 【宋】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10、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

11、、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谢亭送别 许 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

12、楼。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散文表达,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

13、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

14、”、“大漠”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

15、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双调

16、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