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7272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 安塞腰鼓 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卡: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魅力。3、 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二、学习重点:品味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和恢弘的气势。三、学习难点: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 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

2、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2、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1、 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

3、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3、 词语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戛( )然 亢( )奋 恬( )静 骤( )雨 羁( )绊淋漓( )( ) 冗( )杂 磅礴( ) ( ) (2) 释义:惊心动魄:晦暗:亢奋: 4、整体感知:(1)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捶鼓前: ( )的腰鼓 ( 段 ) 捶鼓中: ( )的腰鼓( 段 ) 捶鼓后: ( )的腰鼓 ( 段 )(2) 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教师引导,“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明确:宏伟场面、雄壮声响、击鼓后生、绮丽舞姿四、朗读课文,品味赏析。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

4、读,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 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4、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5、 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

5、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五、归纳文章主旨: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

6、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第二课时:在上节课品味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徜徉在黄土高坡上,和那群茂腾腾的后生们来舞动吧!1、展开想象,感受画面美:意境雄浑,想象奇伟 A,开头 B,结尾 C,奔腾的场景2、含英明华,品味特色美 A,特定的场景 B,特定的人 C,特定的风格3、 美段品读,深入解读(1)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 第一段的(安静)和后三段的(寂静),意思一样吗?用了哪些景物做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 第一段“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

7、效果?4、 牛刀小试,学以致用(1) 、用一句话,这是 的安塞腰鼓来表达你的感受。(2) 请你模仿文中的排比句或者比喻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训练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说说你对“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中“土层”含义的理解。2、 “多岁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两点)3、 “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起作用是什么?(写出两点)4、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对这群打腰鼓的后生们的描写的?5、全文共用了27个感叹号,它们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6、第7自然段运用_和_的修辞手法宣泄年轻热烈的生命激情,营造安塞

8、腰鼓“_”、“_”和“_”的舞蹈阵势。7、将“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8、将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用“”标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快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9、文章以“安静”开头,最后又归之为“寂静”,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_。10、文中有几句是文章层次和作者感情发展的语言标志,请在文中用“ ”将这几个句子标出。11、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

9、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1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应放回何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在下面相应序号的括号内打“”A处( ) B处( ) C处( ) D处( )反思卡:这节课我学到了,特别是对我感触很大。 答案:1.安塞腰鼓体现的是原始,粗犷,它需要黄土高原这样的厚土。2.(1)衬托了安塞腰鼓的气势 (2)写出了江南有阴柔之美3.(1)强调了安塞腰鼓的气势 (2)安塞腰鼓受人们欢迎4.文中写了茂腾腾的后生和后生的强健5.突出,强调6比喻 排比 壮阔 豪放 火烈7燥热 飞溅 亢奋8有力 疾速 大起大落9首尾呼应,反衬安塞腰鼓的气势和震撼力10“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11D12B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