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社戏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6078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 社戏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9)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1 社戏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9)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 社戏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 社戏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社戏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3、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教学难点 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童年MTV、轻缓的乐曲、江南水乡月夜画面、江浙一带月夜航船、看戏画面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一、赏美景,品美句1、听读“夏夜行船”的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2、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

2、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例:“潺潺”写出了水声美。“宛转”“悠扬”写出了笛声美。“朦胧”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碧绿”“淡黑” 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的色彩美。“清香”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教师点拨)古人云:“情因景生,景因情显”, 作者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幅宁静清幽、富有诗情的江南水乡图,表达了作者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二、评人物,抓中心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运用“我

3、喜欢文中_(人物),因为他(他们)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明确)双喜:聪明能干、热情爽直、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小领袖、善解人意、办事果断。阿发:热情好客、淳朴无私、憨厚善良、天真活泼六一公公:善良淳朴、宽厚好客、豪爽风趣桂生:机灵勤快三、抓文眼,明主旨 讨论:1、社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2、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思考: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明确)因为那夜的豆是与双喜、阿发等农民孩子一起吃的,豆香,值得怀念,但更值得怀念的是那些小朋友天真活泼、热情好客的性格,淳朴无私的品德和纯真的友谊。那夜的戏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看的,看戏前后那丰富有趣的生活是值得留念的。美好的童年,永远失落了,是多么值得怀念啊!四、 全文小结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五、作业布置(自选一题):1、请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2、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