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春(第2课时) 教案2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657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春(第2课时) 教案2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1 春(第2课时) 教案2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春(第2课时) 教案2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春(第2课时) 教案2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总第 课时章、节第三单元课时第 2 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结合景物描写知识树,评析文章中的几幅图。2、掌握课文写景特点,会运用景物描写知识树分析写景片段。重点难点1、状物抓住特征, 写景注意层次 2、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检查复习 请学生闭上眼睛,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景物描写知识树的内容。二、运用知识树,赏析五幅图1、抓住关键词,诵读赏析春草图,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妙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

2、写得像个顽皮的孩子,好像在捉迷藏,形象生动,也表现了春草的活力。“钻”字则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特点。而将“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形容词放在句末,则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一个“满”字,写出了小草生长的范围,突出了小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侧面描写,通过写人的活动,表现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轻悄悄”“软绵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草的姿态。)2、抓住关键词,诵读赏析春花图,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并

3、分析其妙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开得热烈的特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色彩的缤纷绚丽。)、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由花开之盛想象出满树果实的情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前后都描写花,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这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4、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静中有动。)教学过程来源:教师复备3、抓住关键词,诵读赏析春风图,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妙处。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调动各种感官,从触觉、嗅觉、听觉的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写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声,清脆宛转(拟人);笛声,嘹亮。(写春风的和悦)4、抓住关键词,诵读赏析春雨图,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妙处。、看

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迷蒙的美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从视觉角度来写,一个“逼 ”字,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静景中加入人的活动,以动写静。“慢慢”一词,犹能体现人在雨中的闲适,侧面表现春雨的温柔。)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拟人,渲染了春雨之夜的静谧气氛。)5、诵读赏析迎春图、该节引用了什么俗语?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三、联系实际1、写出含“春”字的成语4个和古诗句4句(上下两个半句为一句。)。成语:古诗:2、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至少用两个比喻和拟人。(可写在侧边栏里)来源: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