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6527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巍巍中山陵 第2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巍巍中山陵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2、学习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介绍对象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课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写法是学习重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准备预习根据课文说明,画出中山陵建筑示意图。初步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找出文中关键词句。教具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复习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回忆“巍巍”的含义和作者是如何写出中山陵“巍巍”特征的,提出问题:文中除了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外,文章还有哪些部分也能或明

2、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4、除了通

3、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勒令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3)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等文字所体现的思想;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雕像和卧像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5、小结: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

4、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巍巍”: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对陵墓的主人介绍。三、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1、上节课要求同学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请出示,并作说明。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 2、请对照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1、知识介绍: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

5、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1)各自朗读交流,找出描写生动之笔(2)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3)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孙中山以其“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赢得后人的敬仰,我们也应向孙中山致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课后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第六小节 总分学生自主完成图表,交流:(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