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570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第一课时【教学构想】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歌颂劳动创造;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

2、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4背诵三篇神话。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难点:比较阅读。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人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动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

3、字词语。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多媒体提示: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查工具书;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3全班齐读。(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畏难情绪。)四、作业1熟读三则故事。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