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96574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3章研究生班课程讲义联结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联结派学习理论,核心观点: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代表人物: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格斯里等 共同点:1、在过程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是由此到彼的联结。2、在结果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3、在条件上,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第三讲 联结派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内部各流派讨论的范围 讨论有机体全域的学习 讨论学生的学习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性 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 程序学习理论 观察学

2、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讲 联结派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简介: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8911895, 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 博士学位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第三讲 联结派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2、试误联结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指

3、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3、实验基础 迷箱实验(Puzzle Box),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4、学习过程: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 5、学习的基本规律: 早期观点: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

4、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转移和类比反应。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又称多变化的反应(Varied reaction),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5、。 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份或元素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之联结。学习者能有选择地对某个问题或刺激情境中优势的或显著的要素作出反应。 联结转移(Association Shifting)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类比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 后期观点: (1)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首先是放弃了练习律;其次是对效果律进行

6、重要的修正 。 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 (2)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主要是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6、评价 贡献: (1)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不足: (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 (2)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抹杀了人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学术领域中,批评是最高的颂扬,-” (希尔加德),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 1、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

7、R) 2、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Little Albert”实验 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1、习得律 2、消退律 3、泛化 4、分化律 (讨论:泛化与分化律对学习与教学有何指导意义?) 5、高级条件作用 华生提出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

8、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位(1930,1931),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实验基础 1、关于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2、实验基础:斯金纳箱 3、强化理论 (1)强化类型: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哲学基础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

9、论的基本观点与实验基础 1、关于行为的分类: 2、实验基础:斯金纳箱 3、强化理论 (1)强化类型 (2)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哲学基础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实验基础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1、行为塑造与矫正 渐进法、系统脱敏疗法 2、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1)基本思想: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

10、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可见,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1、行为塑造与矫正 2、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1)基本思想 (2)特点: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3)步骤: 确定学生的起点与终点行为(目标) 将教材内容分成许多小单元,按逻辑程序排列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层次 确定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第二个问题的基础 学生积极反应 核对反应(强化),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Albert Bandura: Dec

11、.4,1925, Canada. Received his B.A. from the Uni. of British Columbia. Obtained his M.A. in 1951 and Ph.D. in 1952,both from the Uni. of Iowa. He did a postdoctoral internship(实习医生,医师实习期) at the Wichita Guidance Center in 1953 and then joined the faculty at Stanford Uni. to 1969.,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班杜拉社

12、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三向决定论: B=f(E) E=f(B) B=f(P E) P E B 2、基本思想:该理论主要涉及的是人的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该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这是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间接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修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不一

13、定有外显的操作反应。,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4、强化观 外部强化 内部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5、自我效能感 (1)含义:个体对自身实施某一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个体 行为 结果 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5、自我效能感 (2)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3)功能:影响任务的选择、对任务的坚持性、对困难的态度、情绪状态、行为的习得与表现 (二)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示范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子过程: 1、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在教学情境

14、中,示范有两种,一是真实的人,一是象征性示范。前者主要是同伴和教师,后者主要是指利用榜样来传授一般原则、策略和判断标准的方式。 2、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在教学中建立教学事件的机能价值,对这种行为价值的预期可增强学生对工作的注意,并且还使学生能积极地预测未来工作完成后的结果。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可通过下面两个途径建立:直接强化所示范的行为表现;预期强化的认知情境。 3、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在认知性和动作性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下列机会:把观察到的行为编成视觉意象或文字符号;在内心演练示范行为。,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拟示范的行为

15、: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它是概念的、动作的还是情感的?行为的序列步骤是什么?行为序列的关键的点是什么? 步骤二、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这种行为具有“预测成功”的特性吗?如果这项行为较难预测成功,那么有哪些潜在的榜样较有可预测成功的倾向?需要真实的示范或符号示范吗?示范者的行为表现所得到的强化是什么? 步骤三、发展教学序列:就动作技能而言,应使用何种言语符号来指示“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哪些步骤呈现的速度要慢一点?有哪些言语符号可以辅助这些步骤但不会取代这些步骤? 步骤四、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动作技能方面应该提供示范,提供学生符号复述的机会,在练习的同时,提

16、供视觉性反馈。概念性行为方面,应该提供示范(提供支持性的言语符号或提供从不同的例子中找出一致性的指导);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能概括示范行为的要旨;如果是问题解决或策略应用的学习,要提供给学生参与示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将所学的行为迁移到其它情境的机会。,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提出了有机体尤其是人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的途径,注重观察学习中的认知中介因素,将认知过程引进自己的理论体系,因而超出了联结派的范畴,融合了联结派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认知-联结主义的模式,对学习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他的研究成果更多来自于实验研究,对于教育情境中的观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