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94807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 悴(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通常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定义为浅基础 . 2.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1) 建筑基础所用的材料及基础的结构型式;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3) 地基土的承载力; (4)基础的形状和布置,以及与相邻基础、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关系; (5)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及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 (6) 施工期限、施工方法及所需的施工设备等。,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2)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3)确定持力

2、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4)确定地基承载力。 (5)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6)进行必要的验算。 (7)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 (8)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设计说明。,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按基础构造分类: 按基础材料的性能分类:,墙下条形 柱下条形 十字交叉,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壳体基础,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一、刚性基础,定义:通常由砖、块石、毛石、素混凝土、三合土和灰土等材料建造的基础。 设计要求:发生在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其材料强度设计值,可通过限制基础外伸宽度与基础高度的比值来实现。在宽高比的限制下,基础相对高度一般较大,几乎不会发生弯曲变形,

3、此类基础习惯上称之为刚性基础。 应用范围:刚性基础可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 ),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角),刚性角要求:,bi,Hi,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砖基础(大放脚),两皮一收,二一间隔收,二、柔性基础,柔性基础,即钢筋混凝土基础。 特点: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 设计要求: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高度与配筋来满足基础抗剪和抗弯要求。 种类: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第三节 基

4、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一、确定原则 (1)尽量浅埋,不浅于0.5m。 (2)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二、影响因素 (1)建筑物用途、基础结构型式。 (2)上部荷载的性质及大小。 (3)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埋深。 (5)当地冻结深度。,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建筑物地基容许承载力; 2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的p-s曲线; 3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4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二、按规范提供的表格计算地基承载力,1确定土的分类名称。 2确定土的状态。 3确定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0。 4确定土的承载力标

5、准值fK。 5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第五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一、根据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1、中心受压基础: 2、偏心受压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计算出底面积后扩大10%40%,然后验算:,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当受压层范围内地基为多层土组成,且持力层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这时还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A处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不得大于该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即: 对矩形基础(扩散角法) 对条形基础: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承载力。(经宽度和深度修正),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一、 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1、一般要求 (1)基础边缘高度

6、:锥形不小于200mm,台阶形为300500mm (2)基底垫层: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 (3)钢筋:10以上,间距100 200mm 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40mm (无垫层不小于70mm) (4)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2、柱下独立基础 (1)伸出插筋和柱锚固 (2)插筋下端设置箍筋 3、墙下条形基础 (1)h300mm (2)分布筋8300mm (3)锥形边缘200mm,坡度不大于1:3。,1、墙下条形基础 (1)中心荷载作用 式中,pn地基净反力设计值; V基础根部剪力设计值; M基础根部弯距设计值; a1截面-到基础边缘距离。,二、扩展基础的设计,底板厚度的确定 要求: 底

7、板配筋的计算 (2)偏心荷载作用: 把上式中pn以pn,max代替。,2、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厚度和配筋,(1)中心荷载作用 基础底板厚度:验算冲切能力, 要求 式中,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h0破坏锥体有效高度; am破坏锥体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Fl地基净反力设计值; pn地基单位面积净反力。,基础底板配筋:,(1)柱边(截面-) (2)柱边(截面-) (3)阶梯高度变化处(-截面) (4)阶梯高度变化处(-截面),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通常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定义为浅基础 . 2. 浅基础的荷

8、载传递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1) 建筑基础所用的材料及基础的结构型式;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3) 地基土的承载力; (4)基础的形状和布置,以及与相邻基础、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关系; (5)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及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 (6) 施工期限、施工方法及所需的施工设备等。,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2)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3)确定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4)确定地基承载力。 (5)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6)进行必要的验算。 (7)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 (8)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设计说明。,第

9、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按基础构造分类: 按基础材料的性能分类:,墙下条形 柱下条形 十字交叉,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壳体基础,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一、刚性基础,定义:通常由砖、块石、毛石、素混凝土、三合土和灰土等材料建造的基础。 设计要求:发生在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其材料强度设计值,可通过限制基础外伸宽度与基础高度的比值来实现。在宽高比的限制下,基础相对高度一般较大,几乎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此类基础习惯上称之为刚性基础。 应用范围:刚性基础可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 ),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角),刚性角要求:,bi,Hi,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

10、砖基础(大放脚),两皮一收,二一间隔收,二、柔性基础,柔性基础,即钢筋混凝土基础。 特点: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 设计要求: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高度与配筋来满足基础抗剪和抗弯要求。 种类: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墙下条形基础,3、柱下条形基础,4、十字交叉条形基础,5、筏板基础,5、箱形基础,壳体基础,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一、确定原则 (1)尽量浅埋,不浅于0.5m。 (2)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二、影响因素 (1)建筑物用途、基础结构型式

11、。 (2)上部荷载的性质及大小。 (3)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埋深。 (5)当地冻结深度。,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建筑物地基容许承载力; 2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的p-s曲线; 3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4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二、按规范表格计算地基承载力,1确定土的分类名称。 2确定土的状态。 3确定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0。 4确定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ak。 5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第五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一、根据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1、中心受压基础: 2、偏心受压基础:按中心受

12、压基础计算出底面积后扩大10%40%,然后验算:,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当受压层范围内地基为多层土组成,且持力层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这时还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A处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不得大于该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即: 对矩形基础(扩散角法) 对条形基础: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承载力。(经宽度和深度修正),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一、 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1、一般要求 (1)基础边缘高度:锥形不小于200mm,台阶形为300500mm (2)基底垫层: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 (3)钢筋:10以上,间距100 200mm 混凝土保护

13、层:不小于40mm (无垫层不小于70mm) (4)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2、柱下独立基础 (1)伸出插筋和柱锚固 (2)插筋下端设置箍筋 3、墙下条形基础 (1)h300mm (2)分布筋8300mm (3)锥形边缘200mm,坡度不大于1:3。,1、墙下条形基础 (1)中心荷载作用 式中,pn地基净反力设计值; V基础根部剪力设计值; M基础根部弯距设计值; a1截面-到基础边缘距离。,二、扩展基础的设计,底板厚度的确定 要求: 底板配筋的计算 (2)偏心荷载作用: 把上式中pn以pn,max代替。,2、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厚度和配筋,(1)中心荷载作用 基础底板厚度:验算冲切能力, 要

14、求 式中,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h0破坏锥体有效高度; am破坏锥体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Fl地基净反力设计值; pn地基单位面积净反力。,基础底板配筋:,(1)柱边(截面-) (2)柱边(截面-) (3)阶梯高度变化处(-截面) (4)阶梯高度变化处(-截面),第七节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一、建筑措施 (1) 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平面形状简单 , 如用 “ 一 “ 字形建筑物; 立面体型变化不宜过大 , 砌体承重结构房屋高差不宜超过 12 层。 (2) 控制建筑物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 二层以上的砌体承重房屋,当预估的最大沉降量超过 120mm 时 , 长高比不宜大于2.5;对于平面简单、内

15、外墙贯通,横墙间隔较小的房屋,长高比的限制可放宽至不大于3.0 。 尽量使内、外纵墙都贯通,缩小横墙的间距。 (3) 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的间距 同期建造的两相邻建筑之间的影响,特别是当两建筑物轻 ( 低 ) 重 ( 高 ) 差别太大时,轻者受重者的影响更甚; 原有建筑物受邻近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的影响。,(4) 设置沉降缝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 建筑物的高度或荷载突变处; 长高比较大的建筑物适当部位; 地基土压缩性显著变化处; 建筑结构 ( 包括基础 ) 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5) 调整建筑物的局部标高 根据预估沉降,适当提高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 将相互有联

16、系的建筑物各部分包括设备中预估沉降较大者的标高适当提高; 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 有管道穿过建筑物时,应留有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管道接头。,建筑措施,(1)减轻建筑物自重 减轻墙体重量:选择轻型高强墙体材料,如:轻质高强混凝土墙板、各种空心砌块、多孔砖及其他轻质墙等,都能不同程度地达到减少自重的目的。 选用轻型结构: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及各种轻型空间结构。 减少基础和回填土重量:首先是尽可能考虑采用浅埋基础,例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壳体基础等;如果要求大量抬高室内地坪时,底层可考虑用架空层代替室内厚墙填土。 (2) 设置圈梁:在基础顶面附近、门窗顶部楼面处设置圈梁,每道圈梁应尽量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