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93133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专题一,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是古代历史的主干知识。通过材料考查具体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与古代经济成长历程中如经济政策、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有密切关系。由于本专题时间跨度大,有助于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今后高考在本专题中将有可能在保持选择题考查分量时加大对主观题的考查力

2、度。大部制改革,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政治制度创新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将是2012年高考的考查重点。,4,(1)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进行具体的评价;(2)知道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特点和影响;(3)能够结合秦朝及封建社会的历史,正确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知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理解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地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

3、县制。,6,如何评价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示】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7,【提示】消极方面: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8,(2011衡阳期末)谭嗣同1896年在仁

4、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9,【解析】首先要清楚谭嗣同是维新派代表之一,他们是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因此A、D不正确;秦政即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C不正确;两千年来,中国仍是君主专制,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进步,与此时西方相比,显出停滞与落后,B正确。,10,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的准确理解。 西汉是专制主义中

5、央集权制度的巩固阶段。汉武帝采取的相关措施,不仅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1,(1)知道汉武帝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的措施;(2)了解西汉王国问题的由来、实质、解决的措施;(3)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政策由“无为”转变为“有为”的历史背景及影响;(4)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12,汉武帝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提示】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6、,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西汉建立后,为什么要“立二等子爵”?产生了什么后果?,14,【提示】西汉的分封,一方面是汉高祖错误地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没有实行分封,因此当各地起义时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是为了使郡国杂处,互相牵制,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后果:汉朝惠帝以后,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各自割据一方,觊觎帝位,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连续发动叛乱,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政治。,15,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地方机构的设置。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7、A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汉承秦制 B汉初郡国并行制是对郡县制的发展 C西汉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 D从地方机构的设置来看,西汉类于西周,16,【解析】本题通过历史地图考查学生对汉朝初年地方政治制度的认识。第一步,通过观察图片,搞清图中反映的历史内容是什么:学生可以看出,地图上既有“郡”,也有“国”的存在,因此可以判断出地图反映的内容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图中反映的历史内容,总的来说,郡国并行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因为诸侯王有很大的权力,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七国之乱”的发生,说明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答案C。,17,儒学成为传统,可以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理解和

8、认识、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思想统一措施的理解和认识、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8,(1)知道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理解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2)理解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通过比较掌握汉代儒学较先秦儒学的发展;(3)归纳掌握汉武帝时西汉选官用人的情况、学校教育情况。,19,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汉代儒学为什么成为正统思想?,【提示】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

9、)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0,【提示】原因: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视儒学的措施,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提示】(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

10、学术思想的争鸣。,22,(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23,(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

11、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2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5,【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设计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

12、”这一新的政治动向。答案D。,26,【例1】 (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7,【解析】 D。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D。,28,【方法技巧点拨】复习中注意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 考查对历史概念的

13、准确理解,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何掌握历史概念呢?,29,第一步:了解概念类型。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史实概念按照历史事物本身的类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概念;史论概念也可以按照所涉及的知识性质,分为政治类概念(如革命、国家、民族、国际关系等)、经济类概念(如贸易、关税、生产力、技术等)、文化类概念(思想主张、艺术、文学创作、艺术流

14、派等)、历史类概念(历史中的时间与空间、史料、史论等)等。,30,第二步:弄清分类标准。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双向练习,如由类型标准来举例说明,或对列出的概念进行分类,再指出标准。如给上面每一个类型的概念举出35个实例,“历史事件: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文献:临时约法、论法的精神等;历史典章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再讨论分类标准,即了解“什么是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典章制度”。 第三步:知道并理解构成历史概念的各个要素,即在理解的前提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各个要素。,31,分封制和郡县制 易混易错分析:不能根据材料或情景判断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辨析:(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

15、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易混易错点,32,【例2】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3,【解析】 C。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尊天子、抑诸

16、侯、崇周制而大一统”反映的是思想统一观念。A项不符合西周历史(西周时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B项指的是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无关;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一致;D项没有体现材料的意思。答案C。,34,【方法技巧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 在解答材料型试题时,为了快速且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意思,要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即解题的“题眼”。“题眼”是题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如特殊的知识点、各种限定词和特定的称谓等。具体地说,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词句。,35,【考点】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例3】 (2011山东文综)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36,【解析】 B。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