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76305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七单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

2、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3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先让我们来学

3、习 25 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读题。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自相矛盾。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 。后盾集合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二、阅读课文。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分段阅读) 。3、交流:说说自己读课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三、学习生字新词。1、认读熟记:矛 mo(矛盾、矛头) 盾 dn (盾牌、金盾)集 j(集合、集体) 持 ch(手持、坚持)般 bn(雨点般、一般) 架 ji(招架、架子)龟 gu(

4、乌龟、海龟) 攻 gng(进攻、攻击)炮 po(炮口、炮火) 坦 tn(坦克、坦白)战 zhn(战胜、战场) 神 shn(神威、神话)兵 bng(士兵、当兵) 退 tu(后退、退步)2、读一读:戳 chu(戳不到、戳穿) 蜗 w(蜗牛、蜗居)履 l(履带、履行)3、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结构,然后写一写。四、课外练习。1、比一比,组成词语。矛( ) 盾( ) 持( ) 予( ) 质( ) 诗( ) 般( ) 架( ) 龟( ) 船( ) 驾( ) 鱼( ) 攻( ) 炮( ) 坦( ) 功( ) 跑( ) 担( ) 神( ) 兵( ) 退( ) 伸( ) 丘( ) 腿( ) 2、练习有感

5、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练习默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二、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朗读课文。2、问题探讨。(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我们来看看发明家的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发明家这样想后,又发现了什么不足?怎样解决的?“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优点?“是的

6、,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结合发明家发明坦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举别的例子来说明吗?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3、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第 5 自然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

7、理。三、正确朗读课文。四、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如“左抵右挡” “大显神威” ,再找找抄写下来。板书:25 矛和盾的集合矛进攻枪口 炮口集合坦克盾防守铁屋子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过程:一、学生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wu gui jin zhang jin gong gu ran ji he( ) (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左抵右( ) ( )二为一 大显( )威( )成一团 ( )然大物 难以招( )(三)写反义词自卫( ) 安全( ) 长处(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1、利用矛就能灵活地 ,而用盾左抵右挡可以 。坦克就是把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在战场

8、上大显神威。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 ,谁就会是 。(五)读读比比,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1、对方的矛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2、如果盾大得很,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事物写得更加明白、生动。二、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课后反思: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 5 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 10 步埋下自己的

9、小木匣,4 年后数了 5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

10、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3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讲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读题。科利亚是人名,课文主要是写“木匣”,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木匣”都写了些什么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课文中

11、的生字词。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木匣 手锯 台阶 挖坑 冰鞋斧头 免得 屋里 抢走 难过当初 管用 敌人 懂得 喀山玩意 算术 随便 仍然 所以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科利亚 5 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 10 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 年后数了 5步挖出了木匣。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1、要求在朗读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读后问同学或老师。指导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课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泡泡里,要注意画泡泡的位置不要影响我们以后的阅读和课本的美观。2、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写什么?后

12、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1、说说课文中的生字结构,认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书写位置。2、仿照田字格中的写法,写一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懂课文,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课文。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二、课文的叙述顺序。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三、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一、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为什么要埋木匣?(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他仿照妈妈的办法埋下了木匣。 )问题二、科利亚是怎样仿照妈妈埋下木匣的?(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会数到十,就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

13、十步,就用不着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问题三、战争结束了,妈妈怎样挖出了她埋下的东西?(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问题四、科利亚也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吗?(没有找到匣子。 )问题五、他是怎样思考的?后来挖到他的木匣了吗?(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这样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问题六、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吗?(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14、。 )三、总结全文科利亚通过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四、练习巩固。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说说“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巩固。教学过程:一、学生练习。(一)把拼音与汉字连起来。匣 阶 锯 抢 管 免jie xia qiang ju mian guan(二)多音字组词。差 cha( ) 量 liang( ) 数 shu( )Cha( ) liang( ) shu( )(三)看拼音写词语。dong de bing xie sui bian reng ran dang chu( ) ( ) ( ) ( ) (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如果就 因为所以不是而是 不光还1、( )我现在九岁了,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 )应该量五步。2、( )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 )不好找了。3、今天我( )找到了匣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