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52561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优导学案】2014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 9 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单元综合检测(九)(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十五、十六)(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有人在日记中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把大危机的到来看作是世界末日,可见危机破

2、坏的程度之大,故 D 项最符合题意。2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B从图三的“600 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二“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一“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

3、不符,故选 B 项。3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2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解析D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4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

4、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解析B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是为复兴工业而制定,但涉及到其他问题,它的实施也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 B 项表述错误。5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 )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

5、导,政府干预解析B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政府通过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提高竞争力。6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解析C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A 项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项反对政府的救济

6、,即反对政府财政支出;C 项要求扩大政3府支出;D 项主张减少干预。故选 C 项。7下表是 1977 年部分国家政府控制某 些行业比重(%)国家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英国 100 100 75加拿大 私有 75 75法国 100 100 75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 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解析C由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某些行业,如煤炭、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等的控制,因此正确选项为 C 项。8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

7、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 3 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 倍的钱。”其意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C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根本措施D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解析D从材料中交税前后的对比来看,是不能够刺激富人的工作积极性的。91946 年,英国议会通过国民健康服务法,决定改善和增加医疗保险设施,使居民享受免费治疗。英国议会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充分利用美国提供的援助B发展社会经济,增加资本积累C提高英国民众的身体素质D建设福利国家,促进社会发展解析D材料反映的

8、是英国社会福利保障的举措,因此选 D 项。10据报道:到 2000 年 12 月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 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从 1996 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 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4.2%和 1.9%。引发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20 世纪 80 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力4求获取最大量“和平红利”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A BC D解析C解答本题可以用排 除法。“新经济”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错误;1

9、973 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各国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错误。1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1929 年经济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B1929 年经济危机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1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

10、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解析B从材料中“保证农民”、“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等关键词可知为新经济政策,选择 B 项。13据统计,1925 年,苏联工业总产量已达到战前 1913 年的 75.5%,谷物总产量达到7247 万吨,接近战前水平。19251926 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 93.7%。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B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计

11、划经济模式的建立解析B材料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从时间可以确定是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的结果。故选 B 项。1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5()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解析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即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并没有否定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调节作用。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C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据此可知,事件的背景是西方处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在这一时期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效调动了全国的资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下滑。16下表反映了 1913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

13、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 年的数字是按 1939 年 9 月 17 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1913 1928 1932 1937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电力 15 10 7 4 3 2煤 6 6 4 3 4 3钢 5 5 5 4 3 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重工业发展速度快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 BC D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 1928 年,1932年和 1937 年是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间,“斯大林模式”

14、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根据6表格数据,从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与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及欧洲地位的变化可知解读正确;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斯大林模式”关系密切,解读正确;在表格数据中不能体现。故选 C 项。172012 年 3 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解析 CA 项属于经济体制, B 项属于政治体制,D 项属于社会问

15、题,这三者都是苏联体制僵化的表现及带来的问题。故 C 项为正确答案。18(2013荆门调研)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解析B由材料中“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 A、C 两项不正确,从材料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 B 项正确,D 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19针对 20 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 2011 年 12 月 26 日公布了在中国 7 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原因 比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 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 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 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 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 29.9%7其他 2.2%不知道,不好说 4.9%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