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461436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启示,讲座提纲,传统生态知识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当代生态问题形成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一、生态问题及其危害,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广泛发动广大人民,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大搞环境建设,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抑制生态退化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

2、坏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并带来了众多的经济社会危害。,1、水问题,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发展的必需物质。水资源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口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对于保障饮水安全举足轻重。地下水供应了北方地区65%以上的生活用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为唯一水源。对于武陵民族地区而言,水资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缺水、水污染、干旱以及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破坏。,缺 水,1、水问题,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

3、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 对于武陵民族地区而言,特殊的岩溶地貌导致地表水漏失严重,并使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产生困难。岩溶就是平常说的石灰岩,它能够融解,产生好多溶洞,所以地表的水装不住,就漏到下面去成为了地下水。,污 染,1、水问题,水资源的污染是较为突出的,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了严重的影响。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

4、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工农业水污染,生活水污染,水污染途径,水电开发,1、水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我国水电开发主战场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这些河流的支流水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电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以及集群、无序、失控开发的态势;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高坝大库、装机超限、手续不全、环评滞后,以及生态、移民、国

5、际、金融等问题。,1、水问题,天灾还是人祸? 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三峡公司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施工区矮子沟处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初步核查有38人失踪、3人遇难。,北盘江水电开发问题 北盘江干流梯级电站开发后,大坝造成阻隔、库区水流变缓、水深增加、水体容积及水域面积增大,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向水库生态系统演变,水生态影响突出。,1、水问题,锰三角污染 中国的“锰三角”,特指锰矿储量丰富的湖南、贵州、重庆交界地区。近几年,国内外市场锰产品行情看涨,当地锰业迅速扩张,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6、1、水问题,1、水问题,西南干旱:仅仅是全球气候下的“小气候”?,2、土地问题,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 土壤污染的危害在于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并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然后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西北的沙漠化,3、大气问题,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

7、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大气污染实例,酸雨蔓延,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

8、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4、物种问题人为破坏与物种引进,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

9、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5、固体废弃物污染,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固体废弃污染实例,6、森林剧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

10、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武陵地区当下森林覆盖率下降趋势虽已扭转,但自明清以来,武陵地区森林减少之趋势是不争的事实! 明中以来武陵地区许多土司财富的快速积累,大木开采是一个原因。湘西位于武陵山区,在明代大规模砍伐之前,尤多楠木。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中曾指出:“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船”。明朝几次

11、大规模的皇室营造及江南等地的园林建筑等,刺激对大木需求,武陵地区森林由此面临灾难。殆至清初,武陵山区的大木基本砍伐殆尽。由此才有清代贵州一带清水江的疏浚及其木材贸易的昌盛。(张应强:木材的流动,三联书店2006年。),明代永顺土司所献皇木,谢晓辉:延续的边缘:宋至清湘西开发中的制度、族类划分与礼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未刊稿),2010年。,7、生态问题的危害,二、当下生态问题形成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1、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大多只顾追求利润而对生态问题毫不关心、置之度外,甚至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保护意识无从谈

12、起。 2、监督失位 我国的生态保护部门一直没有独立的执法地位,尤其是地方生态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都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地方生态保护负有主要监管责任的执法者并未被赋予相应的权力,导致其在执法过程中处境尴尬,经常碰壁,无功而返。尽管一些地区也制定了一些与保护生态相应的法规,但由于各种原因,法规落实不很到位,生态环境评价不能有效运转。,(一)根源,二、当下生态问题形成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3、科学技术落后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而落后的科学技术则会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领域甚至

13、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4、生态保护意识淡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生态意识,在经济建设中违背自然规律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无视自然的存在和价值,使文明的发展一步步地走向了人类的对立面,人类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一)根源,二、当下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1、发展生态经济,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仍然沿用着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会造成对环境的极大损害,而且使发展本身难以持久,因此,转变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

14、解决生态问题的正确选择。 2、健全生态保护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健全管理机构,依法强化管理是控制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在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生态保护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将更显突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要支持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继续积极推行各项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管理。,(二)一般的解决途径,3、强化环保责任制度,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 切实转变观念,去除将“发展就是硬道理”庸俗地理解为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的

15、全部内涵,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应当建立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将领导干部对环保部门的机构建设、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等的重视程度作为环保实绩纳入领导干部本人的人事档案,作为评价干部政绩、评定年度考核等级、实行奖惩和干部晋升提拔的依据之一,而且应将各项考核的指标予以量化,使环保实绩考核制度明确、具体、可操作。 此外,各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针对本地区、本行业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积极研究、开发或引进节水、节能等的新技术,更多地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挖掘传统生态知识,从中吸取环境保护的营养,以对常规环境保护形成有益的补充。,二、当下生态问题形成的根源及其解决

16、途径,(二)一般的解决途径,三、传统生态知识,人类对自然环境有永久性的依赖。生态系统日益遭受破坏的现实,使人们需要懂得更多的、长期以来人类成功利用环境的知识。生态知识是人们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经验积累。 传统生态知识是人们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经验积累,是族群在传统背景下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知实践和认知内容,且自成体系,是生产型、宗教信仰型、规约禁忌型三种类型的生态知识复合体,其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一)概 念,三、传统生态知识,1、生产型生态知识 指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对生活经营的现实世界的认知、适应与利用的经验总和。生产型生态知识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 谚语是经验的积累,武陵地区存在大量有关森林保护等方面的谚语。 有关种树的林业谚语: “千杉万松,吃穿不空”;“家有千棵桐, 子孙不受穷”; “家有万棵棕树,钱财用不空”; “屋边栽树,清心明目”;“香化、美化和绿化,全靠常青树当家”;“无林景不秀,无水林不幽”;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等等。 有关林业与水土、自然灾害关系的谚语: “山上多栽树,水土不下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