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620717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35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专项复习 33 句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4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 都来打听消息。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

2、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7.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1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11.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1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

3、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1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14.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把天空和太阳的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1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7.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8. 庭下如积

4、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庭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1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人罢了。 、2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2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因此人家大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23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5、达执经扣问。译文: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4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我)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 (借来)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5.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文:(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6.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7.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8.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9.

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30.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游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2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33.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

7、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3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3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八年级语文期末 专项复习(1)古诗句默写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 仍怜

8、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6、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 )7、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9、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1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完溪沙 )14、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1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

9、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1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1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1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0、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任蜀州 )2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25、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杜甫春望阅

10、读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4 27题。 (8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4、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 (2分)2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答:26、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27、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

11、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参 考 答 案 :24、战争(2分)25、残破凄凉(2分)26、感伤时世,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而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愧悸心动。 (或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 (2分)27、B(2分)归园田居 (1

12、)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5)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6)“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14、生活的满足,诗句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 分)参考答案:21诗人以“蓬” 、 “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 分) 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意思对即可,2 分)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2 分)24本

15、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2 分)参考答案: 23.诗题“使至塞上” ,诗句中的“边” “属国” “居延” “汉塞” “胡天” “大漠” “萧关” “都护” “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 分)24意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2 分)(1).此诗作者_,_( 朝) 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2).“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王维 唐(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