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619738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峰中学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卷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1嵩峰中学 2010(上)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命 题 蒋书友座位号: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学习盘点(课本学习和平时训练) (共 64 分)(一)填空题(共 34 分)1、文学常识填空(每 4 空 1 分,共 4 分)(1) 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 ,湖南凤凰人, 家和 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2) 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是 ,他是江苏 人,著名 家。(3) 吆喝一文选自 ,作者是 ,著名 、 、 家。本文描写了 的各种吆喝声。(4)我们学习了台湾作家 的文章 。(5) 俗世奇人一文的作者是 ,本文只选择了其中两篇文章,使读者认识其中两位“奇人”即“ ”和“ ” 。2、填上

2、所缺的字,然后在括号内解释该词(6 分)(1)肃然起 ( )(2)一 当先( )(3)天 无缝( )(4) 无其事( )(5)大 鼎鼎( )(6)艺 胆大( )3、选词填空(5 分)(1)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 )美。A淳朴本色 B纯朴自然 C质朴纯正(2)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 ) ,有( )点龙吟凤哕意味。 A情韵动人 B张弛不定 C婉转悠扬(3)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 ) 。A快乐 B愉快 C快感(4)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 ) 。A约束 B拘束 C束缚(5)只见人家

3、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 )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 )下一块泥巴。A伸;抠 B探;抠 C伸;取4、根据要求默写填空(13 分)(1)默写上下句。A.巴山楚水凄凉地, 。B. ,身世浮沉雨打萍。C. , 。伤以秦汉经行处,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 。”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4)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的千古名句是 。5、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本字及读音(每 2 空 1 分,共 6 分)(1)窥谷忘反(通假字: )(本字: )(读音: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

4、假字: )(本字: )(读音: ) (3)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假字: )(本字: )(读音: ) (4)其真无马邪(通假字: )(本字: )(读音: ) (二)选择题(共 10 分)6、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苋菜(xin) 发怔(zhng) 撂高(lio) 褒贬(bo bin)B箍桶(g) 马趴(p) 健脾(p) 荸荠(bq)C忌讳(hu) 招徕(1i) 薏仁(y) 馄饨(hn dn)D厨柜(ch) 锑头(t) 凤哕(su) 橄榄(gn ln)7、为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 分)(1)莫名其妙( ) A名声 B占有 C说出 D出名的(2)顾名思义( ) A注意 B拜

5、访 C照管 D看(3)兴高采烈( ) A搜集 B兴致 C精神 D选取(4)引经据典( ) A凭据 B依据 C依靠 D占有8、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至舍(学舍,书馆) 容臭(气味,臭味) B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快) D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9、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D尝趋百里外,从乡

6、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10、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三)校本教材:经典背诵默写(共 20 分)11、夫君子之行, , 。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场号: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212、勤则寿, ,勤则有材而见用, , ,。13、弟子规,圣人训。 , 。泛爱众, 。有余力, 。14、见人善, 。纵去远, 。见人恶, 。 有则改, 。唯德学,唯才

7、艺。不如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 。二、课外延伸(利用课内相关知识和能力) (共 24 分)(一)阅读后作答。 “京味儿”三品 (本题共 14 分)听台湾人说过,也听香港人和广州人说过,他们喜欢“京味儿” 。“特别是你们北京的女孩子,说话可真好听呀:您好,您从哪儿来?”他们会给我学起北京话来,那样子真诚极了,只是凡需要“儿”化的地方都化得不对,譬如说“吃饭” ,他们竞全说成“吃饭儿” 。这不仅只是把那个“儿”随便乱放,轻重音不对,一律硬邦邦地把那个“儿”念了出来。在他们的印象里,北京话里的那个“儿”字,一定是最要紧的,是北京话的全部美丽所在。他们不知道,光学

8、会了“儿” ,离北京话的精髓还差很远,特别是您再把那“儿”说得跟“儿子”的“儿”一样理直气壮,您就更是南辕北辙。北京话里,比“儿”更有趣的地方可有的是。譬如夸饰。说这老头儿硬朗,他得说:“这老头儿,硬硬朗朗儿的!”一个双声叠韵,那夸饰的味道就出来了。也有的夸饰用加衬字的办法:“瞧这天儿,灰不拉叽的!” “灰” ,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不拉叽”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不过,不加上,就不是北京人,不加上,他怎么说怎么觉得意犹未尽。咂摸出了这个味儿,您对“京味儿”的了解才算是入了品。您要是再往深了咂摸咂摸呢,比这更棒的夸饰,更形象的夸饰当然比比皆是,不过,北京人就得把动词搬上来了。说花香:“嗬,这花,

9、香喷喷儿的!”这还是双声叠韵。说:“嗬,这花,打鼻子香!”香气已非“扑鼻”可比,简直成了金猴奋起的“千钧棒”了。说粪臭“臭气烘烘的”同样最是常见,可北京人好像“语不惊人死不休” 。似的,说:“臭得挂鼻子,到这会儿还臭呢!”臭气要是不让他用语言给安上钩子,挂到了鼻子底下,不足以言其臭。能“挂”的,当然也不仅只是臭气。 “病了?脸上可挂灰了啊!”您瞧,颜色也能“挂” 。 “好嘛,唱得跟马老板似的,真挂味儿!”这更绝啦,唱腔的“味儿”是什么,你能摸得着吗?可人家觉得,唱戏的佳境,就是能把那“味儿” ,给“挂”住,这比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如何?我不是北京人,可我爱琢磨北京人,当然也爱学北京话。我想

10、,品到了这个份儿上,虽然已然不错,可好象只能说是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频道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京味儿的最高境界,是北京人的思维方式。譬如,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北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是得涨点儿价,老让政府贴钱给咱们,咱不落忍不是?可话又说回来,太邪行了也不行,受不了啊。唉,话又说回来了,怎么着也得挨这一刀,改革吗,不动真的,行吗?”北京人爱把事情颠来倒去地想,替人家找辙,替自己宽心。 “话又说回来了”就是找辙的证明。“动真的,没事,有受不了的没有?都能受,我怕什么啊!等别人都嗷嗷了,我们家还有一张全国山河一片红 ,卖了,且吃一阵子呢”北京人就这么从容不迫。您可以不时地听出这从容不迫。你当

11、然还可以听出其他的,譬如幽默、自嘲、优越等等。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的“三品”之论或许你还能提出你的“四品” 、 “五品”的境界?也不管你对京味儿“品”到了哪一个层次,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爱北京的人们共同的享受,那就是, “京味儿”是需要“品”的, “京味儿”是值得“品”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 “品”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保留一点“品”的味蕾,不至于使人生变得索然无味。1、题目“京味儿”三品中“品”的含义是什么? (2 分)2、 “京味儿”三品,作者品出了京味儿的哪三个层次? (3 分)3、 “京味儿”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从文中找出体现“京味儿”的语言。 (

12、试举三个例子) (3 分)4、如何理解“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 品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这句话的含义? (2 分)5、 “可好像也只能说是渐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品到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6、对人生需要品味斟酌的理解,对你有何启发? (2 分)(二)阅读后作答。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愈(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著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13、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够,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7文中“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的“三代”指的是( ) A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B炎帝、黄帝、颛顼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3C夏、商、周 D唐、虞、夏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惟陈言之务去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誉之则以为忧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