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20681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二)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平理论与应用,一、 相关背景,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 分别在1963年对于公平的理解、1965年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从报酬角度着手,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二、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1公平理论的一般概念 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2、2公平关系式,outcome 报酬(O) (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 input 贡献(I) (工作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努力

2、程度等),2、3公平理论的观点:,1、公平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2、公平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更受相对值的影响。3、公平具有激励作用,不公平对生产会有消积影响。,改变自己的投入 改变自己的产出(重量不重质) 改变自我认知 改变对他人的投入或产出 选择另一不同的参照物 离开,3、感到不公平时采取的行动,4、如何做到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尽可能多的采用客观标准、量化标准过程公开化更多的民主绝对的公平是很难达到的,突出重点要有倾斜,不要攀比,对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1、对公平理论一般概念的思考 A、应用范围狭小。(条件相等) B、贡献的不可比性。(不同工作性质),2、什么是公平?,孔子提

3、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请你谈谈你的公平观,什么是公平? 规则相同是否是公平? 初始条件相同,规则相同是否结果会相同? 不同地区考生录取分数线不同是否公平?,公平与效率问题,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富裕阶层的出现,中国的贫富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

4、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的现状,并且有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可能。当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速成为世界第一时,还有2610万贫困人口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这就是中国严峻的现实。,基尼系数,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既 。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劳伦茨系数”。,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5、”,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我国与美国基尼系数比较,中国大陆2007基尼系数扩大到0.473,己达到拉美平均水平,勇夺亚洲冠军贫富差距。香港2006年基尼系数0.56,成为发达国家及地区中,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地区。美国2007年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1的高水平,糖与随机小点,1、平面上有分布不均的糖。2、在平面上随机撒上许多小点。3、小点都按统一的规则行动4、运行次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呈现出不变的结果:有的小点占具较多资源,有的占具资源较少。,糖与随机小点模拟结果说明,资源占有的多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初始条件相同,规则相同不能确保结果相同。初始条件相同,规则相同导致的初始结果不同会进一步扩大财富差距。

6、(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与公平,马太效应: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再看公平与效率问题,效 率,差 异,不公平,起点相同、 规则相同,规则相同,3、公平与最优选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公平的,但有时“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却是双方利益最大化选择的结果。 例如:大企业投资于开发,产品小企业不投资采取跟随策略,对大企业

7、不公平的,但却是这两类企业的最优选择。,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食槽,另一头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按钮有8单位猪食进槽,但需要支付2单位成本。按钮者将后到。 1、若大猪先到大猪将吃到7单位,小猪吃到1单位。 2、若小猪先到,小猪与大猪将各吃到4单位。 3、若两者同时到,大猪吃5单位,小猪吃3单位。,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1、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过高。保险、电力、电讯、交通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出30%。2、一些企业的高管的收入过高。有些国企领导人的年薪达到十几万或几十万,特别是有的大型国企的领导人和上市公司的高管收入甚至达到千万元。3、我国

8、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1988年三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大约占全国收入差距的7.5%,1995年已上升到9.3%。4、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消除贫困,创建和谐社会的措施,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A、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B、农业生产补贴。C、强加农村金融信贷。2、建设全民共享的医疗保障体系。3、对农民工的关注。4、西部开发。,值得研究的问题,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源开发。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倾向。收入分配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归因理论与应用,1、归因激励的一般概念,通过行为的结果由反推的方式来推断行为的原因,

9、寻找有效激励方法的理论。同样的行为结果,行为原因的归因不同,对行为结果的反应将存在明显差异。浙江高铁事件中你关心的是什么?,2、归因的类别,2、1外部原因 又称为情境归因,个人行为原因来自于外界环境,如社会条件、社会舆论。2、2内部原因 又称为个人倾向归因,个人行为原因来自于主观条件,如个人兴趣、信仰、态度、性格。,对绩效的知觉差异引起的可能结果,归因需要注意的问题:,1、归因要客观,公正才有意义。2、习惯性问题不宜过分寻根追源。3、有时归因常受主观因素影响。,3、归因模式,3、1一致性推理归因模型。(创始人:琼斯、戴维斯) 内容:认为从人的行动结果可以推断出人的行动原因。 步骤:行动结果 行

10、动的意图 行动的特性。 最后考察结果、意图、特性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影响一致性推理的因素:,1、非共同性因素(独特因素)。 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共同因素引起,这会影响我们对行为原因的判断,在由独特因素引起的情况下才可以准确推断行为的原因。(关窗行为的原因)2、社会意愿因素。 符合社会规范并伴随很多利益的事情,一般人都倾向于采取行动,所以难以推断行为者的独特原因,而相反的行为可推断行为的独特个性。3、选择自由因素。 自由选择下产生的结果的行为有利于形成一致性推断。,3、2凯利归因理论协变归因原理,归因过程的核心问题是:知觉者怎样决定另一个人的行为是出于内因还是外因。凯利认为下述三个因素人们应关注:,

11、归因时应关注的三个因素:1、一致性:相同场合面对同样情境时个体以相同的方式知觉行为的程度。2、特出性:不同情境中个体以相同的方式知觉行为的程度。3、同一性:面对同样的情境,个体和他人知觉行为方式相似的程度。,凯利的归因理论,一致性:个体在这一情境中通常用这种行为吗?,同一性:在这一情境中个体的行为与其他人相似吗?,外部归因(个体的情境),特出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吗?,内部归因(个体本身),是,是,是,是,不是,不是,3、3成功与失败的归因(韦纳),主要观点:1、归因是一个对既成事件多阶段的反应过程。,确定既成事件的成败,今后的期待,归因,个人情绪反应,今后成就定向和行为,2、寻找成

12、攻与失败的原因维度,成攻与失败有已知原因,也有潜在原因,潜在原因的三个维度:内部-外部 稳定不稳定:能力(稳定)、运气(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努力(可控)、天气(不可控),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因素,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是做出奖惩的前提,因此归因是否正确对激励至关重要。人们往往将成败归因于以下四个因素:1、能力2、努力3、任务难度4、运气,内部归因(注:能力与努力不同),外部归因,成败归因的不同不反映了自尊和控制点的差异。自尊心强和高内控点的个体更可能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好的行为归于内因。,归因中的利已倾向性 倾向于把成攻归为内因,把失败归为外因。,归因是否客观的评判案例:,如何分析判断学生对考试成绩的

13、归因的客观性?,3、归因中的情绪反应,失败情绪的三个来源: 1、结果的成败决定了情绪的积极与消极。 2、不同原因决定了特定情绪反应。(失败原因不同,情绪不同) 3、原因的内部向度对与自尊有关的情感起调节作用。(内部归因,个人会产生与自尊相关的情感。(如:奖票),原因维度与情绪反应关系表,3、4期望原理,1、最初期望高的人无论结果如何会继续保持高期望,并且当好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原因时今后的期望会更高。(思考:与期望理论中的概率与效价的关系,效价是否影响概率?如何影响?概率受归因影响。)2、 最初期望低的人无论结果如何今后的期望都低,而当坏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原因时今后的期望会更低。,成就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问题,最初期待:高成就水平:低原 因:能力或其它稳定性内部原因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