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20405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到底怎么样,实事求是讲,现在的大学老师比 80 年代初我毕业的时候那些人业务熟练得多。现我记得我刚到教研室的时候,有很多老师干了七八年,居然连教材都没有讲过一遍。那时候班少课少,每年讲上两章,多少年才能讲完一本书。而现在如果在学校工作 5 年,至少整本教材得讲上 10 遍。科研也是一样,凡是能招研究生的教研室,每年都可以做些科研,发几篇文章。那些文科教研室则不管老幼,每人都有著作。如果是经常翻阅英文杂志的科研匠肯定会知道,最近几年,英文杂志上中国人的文章是不断翻番,而且在高水的英文杂志上,如Cell 、 Nature 、Science ,也能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了。再过少则几年,多

2、则十几年,中国人说不定还会成为常客。 我的总体感觉是有民国教育背景的那些老家伙,水确实要高出一截,剩下的这几拨人都是一球样,开始我被那些“17 年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黑线( 19491966) ”培养出来的那帮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但接触多了,觉得好像还不如 77 级以后的大学生。 和奥运会金牌战略一样,现在大学实行的是“SCI 战略”,而且卓有成效。那些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Cell ,在 2004 年以前和国内的研究人员完全无关,现在也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了。各大学现在都是定期不定期的开“SCI、EI 和 ISTP 论文”动员大会,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申报讲座”,定期表扬 “课题大户”、

3、“论文大户” 。科研获奖和 SCI 论文数成为大学明确追求的目标,重奖政策十分到位,发表在Cell 、 Nature 、 Science的论文可获百万元奖励。而且学校还不打白条,前两年我们大学有两个实验室分别在Nature 、 Science各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二年校长自颁奖,100 万元当场兑现,其中 80 万元以科研经费的形式资助,另 20 万元作为个人奖励,而且披红带绿,敲锣打鼓,永远载入校史。以后无论是校长给教育部汇报的成绩,还是给新生介绍学校概况,都要把这事儿挂上。 与教学不同的是,这科研和著书猫腻极多,简单说,就是大家都在“斗智斗勇” ,想办法少干活,多攒论文。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阶

4、级斗争为纲 ”虽已被阉割,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很多谋略、方法还深植于官方和民间。比如这搞科研,只要是中国人,都懂得“人海战术 ”、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伤九指不如断一指”之类的道理。尤其是吃公家饭的,对这种大题目都特感兴趣,都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搞飞机的一定是做大飞机,搞电脑的就是银河、曙光和神威三大系列的百亿千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我这个电脑外行也搞不清楚,既然咱们计算机研究这么凶猛, “龙芯 ”研究这么多年投入十几个亿了,好像也就是刚从 386、486 的圈子里跳出来,现在是相当于奔 2 还是奔 3 还有争论。而且根据公布的照片看,基本上就是个多国拼盘,连外围零件都是美国日本台湾韩国的

5、,CPU 还能是什么高 档玩意儿。 还有那“汉芯”造假事件,更有代表性。前几年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教授主持“汉芯 ”研制造假被曝光,那个陈是个美国海归,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拿到的计算机工程硕士、博士学位。陈的科研过程就从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4 年 2 月更名为飞思卡尔)买回了 10 片 MOTOfreescale“56800 芯片” ,雇佣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 等字样用砂纸磨掉,加上 “汉芯 1 号”的标识。然后就是鉴定,靠着这个“科研成果” ,申请到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一年以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 2 号” 和“汉芯 3

6、 号”在沪宣布诞生,上海市副市长还出席了汉芯揭幕典礼。以后一直干到了“汉芯 5 号” 。他们实际上是准备大干一场,目标是“汉芯 6 号 ”,没想到科研班子里有人给捅了出来,上边原来还想“捂盖子”,后来举报者贴到了 BBS 上,上边只好发了话,撤掉陈息民愤。 实际上广大“识字分子 ”都非常同情陈,因为 “汉芯”造假的手段,在前几年实际上非常普遍,几乎是常规操作。因为申报大型课题都需要有前期工作基础,没有经费哪来的前期工作?只好先胡编乱造,先把国家的钱套住,有钱后再真正开始干活。搞化学的就说自己合成了某个有活性的“母核” ,现在准备搞系列化合物。其实什么也没干,等经费到手以后再从“母核” 干起,然

7、后再从到手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去贿赂官员,争取每年再追加经费,到最后没准真能合成出系列化合物来。所以说,陈同志非常冤枉,是新时代的窦娥,胡锦涛同志也应该像毛主席那样站出来说一句:陈是个好同志。每到晚上我写科研标书的时候,脑海里就会突然冒出一句:今夜,我们是陈。 (篡改自余杰今夜,我们是美国人 ) 现在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了,很多人都是和海外实验室联手,把自己在海外做的那些研究和对方实验室正在行的研究当做“前期工作 ”,一般不会穿帮。再有就是在获奖和论文发表排名、奖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上,一定要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那是科研是否穿帮的生命线,最近爆出的几起科

8、研造假,都是在这些环节上出了问题。 谁都得承认这个事实,现在中国人发科研文章确实凶猛,起码我们学校的重点教研室,SCI 论文每年都是十几篇,一点不比中等水的国外同行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涅?我看就是三点:一是向规模要效益,二是追踪国际研究热点,三是连蒙带骗。和国外大学不同,国内各大学都有自己的“重点教研室(或称研究室) ”,校长书记在会上几次说,科研经费分配不是“ 撒芝麻盐”,不能搞均主义,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说白了就是把全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少数几个重点研究室,把全校教师应该得到的津贴给了少数几个人。还有更邪门的,河南农业大学招聘 “领军人物” ,开出的条件居然是一千万元的启动科研经费、一

9、百万元的生活补贴、二百六十米的住房。大家的思路很一致,重赏之下必有成果。 这些“重点教研室(或称研究室) ”大多是校长书记的根据地,或者是院士、大牌教授的老巢。这些教研室有的是钱,通过各种途径、直接间接搞到的科研经费都在千万元以上,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愁没钱花,怕的是花不完” 。而且人员配备也非常壮观,教授讲师助教加研究生六七十人,实验室十几间,很多仪器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的,做课题跟流水线一样,过上三、四个月就攒出一篇论文来。从这里走出的研究生们基本功也很扎实,不信诸位到你们所在国的研究室看一下,是不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追踪国际热点也很简单。举个例子:美国化学家从太洋杉树皮提取出了抗癌活性

10、物质紫杉醇。你就可以看看树叶、树根、果实中是否也含紫杉醇。而且还可以研究东北杉树皮、叶、果、根里面是否也含这样的物质。既然紫杉醇可以抗癌,那么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紫杉醇,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紫杉醇,甲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紫杉醇等衍生物是否也抗癌(有些还可以根据构效关系推测一下) ,它们之间的作用强弱、起效快慢、维持时间长短、毒性大小有无差异,都可以成为“国家重点课题 ”。靠这个路数拿到院士学位的还不在少数。若国家想宣传,还可以来一个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 2-甲基 -3-乙酰基-4- 丙酰胺基紫杉醇具有强大的抗癌活性”。 这种事情可不是我胡说,60 年代人民日报就是

11、这么干的,1966 年,在毛泽东生日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实际上人民日报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概念偷换成“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结晶”,害得国人至今愤愤不,好像就此还和诺贝尔评委员会结下了梁子,至今提起这事儿来还“妈妈的,等着吧 ”、 “等着吧,妈妈的”。其实在1963 年底,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的 Panayoti Katsoyannis 副教授在哈佛大学举行的蛋白质基金科学发布会上宣布他已合成具 有胰岛素活性的物质,并于 1964 年在伦敦一国际研讨会上宣布了同样的消息。1963 年 12 月,德国Helmut Zahn 实

12、验室在环境保护报 (Zeitschrift Fr Natrschung)上也宣布自己 完成了羊胰岛素的全合成(见旧作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5):胰岛素与结晶胰岛素 ) ,可以说除了中国人,没人认为中国人首先合成了胰岛素。 再举个生理病理药理生化(所谓三理一化,基础医学的重点课)研究领域的例子。一旦有谁发现了一种体内活性物质,众人就像苍蝇见了血一般的扑上去,把与之相关的内容做透做烂。比如某科学家发现 NO 可以扩张大鼠冠状动脉,于是咱就可以做其他实验动物种属如兔、小鼠、豚鼠、犬的冠状动脉,这些动物不同部位的血管,如脑血管、肾血管、肺血管、腹主动脉、静脉血管,不仅可以研究正常血管,而且还可以复制 N

13、 个病理模型,探讨疾病状态下 NO 对血管的影响。条件好点的,还可以做 NO 舒张血管机制的探讨,从整体水、器官水、细胞水、分子水来做研究。如对血管滑肌细胞的影响、对各种与血管舒缩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基因的影响、信号转到通路的影响等。而且知道了这个路数,只要有人发现了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或者合成了新的舒张血管药物,都可以照此办理,毫无思路可言,基本上是力气活,只要有“日,歇歇再日 ”的那种精神,发篇文章真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这个思路发表的论文也不能都说是垃圾,因为这些实验数据确实需要,你不做别人也要做,看谁钱多,看谁下手快就是了。我记得我们学校一个教授在国际会议刚结束就打电话回来,说国外某某在

14、会上宣读,说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咱们赶快报课题,系统研究一下,一定能实现跨越性发展,抱个大金娃娃,执该研究领域之牛耳,云云。90 年代中科院有个工程院院士叫秦伯益,就是靠主持研制的盐酸二氢埃托啡名利双收的。二氢埃托啡是 70 年代英国人率先合成的而放弃开发的一个吗啡、罂粟碱的衍生物,军科院仗着自己独立的申报新药途径,弄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后来证明,二氢埃托啡和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差不多,也是个“镇痛作用强,成瘾性也强 ”的物质,除了给药方便(舌下含服) ,没什么太大的临床价值。 这种追踪国际研究热点的做法,不管文章发多少,其实很难有什么原创性的成果,要么是拾缺补遗,要么是填补国内

15、空白,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干点拾缺补遗的活儿,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水。中国科研的最大特点,就是“建国” 六十年以来一直在已知领域里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并且成果辉煌,所以综合科研实力雄厚。像那几个让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重大科研成果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原子弹,无非是美帝 1945 年爆过,咱们二三十年后再来一下(这里只是从科研角度看,不涉及政治意义) ;胰岛素,人家合成了胰岛素,咱们搞出了胰岛素结晶,纯度更高;战斗机歼 X,至今还在停留在和米格 X 比较的水,一天到晚左右愤们为歼 X 相当于米格 X1还是米格 X+1 争得面红耳赤。 如果想真正干出点成绩,我看一要有兴趣,二要肯

16、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三要有点天赋和运气,这几样我是“十三不沾 ”,所以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我有时看自己发表的科研文章极为沮丧,觉得吃喝玩乐的大好时光,都用在了往巨幅黑白照片上点那几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点儿,实在是可惜。一天到晚就琢磨着如何把同一项研究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想办法搭上的别人的快车,端的是无聊透顶。远不如提前退休,上网和老芦等鬼混开心、爽快。可咱没有老芦的魄力啊,看看自家的房子、车子,甚至连后代的房子、车子,不都是这么描点挣出来的? 现在国内的科研,跟什么科研水不能说没关系,但主要还是看搞关系的本事。尤其是我们这些搞实验科学的,各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大多同时又是行政带头人。如果不弄个头头脑脑的干干,你没有可供支配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找电工水暖工改造个线路水管都没人搭理你。可真要是给你个正处级或副厅级,虽然掌握了研究资源,但每天又要应付文山会海,教学评估职称晋级,还是很难正经干点什么。所以在国内静下心来干点事儿非常难,当年那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