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763491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0课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时 运动和力,第一部分 基础复习,考情分析,考点梳理,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_.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静止,惯性,考点2 二力平衡 1.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_或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

2、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方向_,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相等,相反,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小,【考点4】摩擦力 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_;(2)相互间存在_;(3)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 摩擦分为_摩擦和_摩擦,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反之,滑动摩擦力越小.,粗糙,压力,静

3、,动,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精炼 【例1】(2015台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1-10-1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考点精练,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例2】(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

4、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D,B. 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 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 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考点点拨:牛顿第一定律:该结论是由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不能把

5、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考点演练 1.在汽车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 ) 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A. B. C. D. ,B,2.(2015内江)如图1-10-2所示,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变大 D. 不变 3.(2017河北)如图1-10-3所示,一小球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小球运动到斜面

6、底端,由于_ _,小球会在水平面上继续运动,运动的小球如果不受阻力,它将做_运动.,D,惯性,匀速直线,考点2 二力平衡 典例精炼 【例3】(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 B.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 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例4】(2015邵阳)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10-4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10-4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匀速直线运动,

7、(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填“甲”或“乙”)更科学.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乙,直线,考点点拨:(1)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是否是平衡力.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考点演练 4.(2016湘西州)F1、F2是物体受到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5.(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 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

8、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1-10-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和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拉力,重力,拉力,(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1-10-5乙所示,请你判断出她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1-10-5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故卡片

9、的重力可忽略不计.,BAC,摩擦力,卡片所受重力远小于拉力(卡片较轻),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 典例精炼 【例5】(2016郴州)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D. 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D,【例6】如图1-10-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 A.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 受弹力方向

10、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 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 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 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A,考点点拨: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 2. 正确理解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与受力的关系: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效果一样.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原来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考点演练 6.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

11、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不会保持静止状态 C.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C,7.(2016泰安)如图1-10-7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B. 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C. 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 是一对平衡力 D. 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考点4 摩擦力 典例精炼 【例7】(2016孝感)在自

12、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1-10-8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例8】(2017云南)如图1-10-9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_(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_ _.,改变,减小摩擦,考点点拨:(1)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如果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无关. (2)竖直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垂直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倾斜的. (3)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也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如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有时起动力作用,如人走路.,考点演练 8.(2017宿迁)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 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 A. 增大压力 B. 减小速度 C. 增大接触面积 D.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A,9.(2016达州)如图1-10-10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沿表面粗糙的固定斜

14、面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如答图1-10-1所示.,10.(2017云南)小东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发现指针指在图1-10-11甲所示的位置,他应先_后再测量;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N.,调零,0.2,(2)如图1-10-11乙所示,测量时长木板应_放置,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长木板拉着木块做_运动,根据_知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小东在实验中还发现,用此装置按照(2)中的方式快拉或慢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15、_无关. 测量时,如果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倾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平,匀速直线,二力平衡,速度,变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辨析不清 【例1】(2015常德)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易错点透析,解析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等于木箱与木块的重力之和,所以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地面对木箱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