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763477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基础复习第11课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时 压强 液体的压强,第一部分 基础复习,考情分析,考点梳理,考点1 压力 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是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其方向总是与_垂直. 2. 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表面发生_,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压物体表面,形变,考点2 压强 1.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公式:_,其中S是指受力面积,也就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 3.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符号为Pa(1 Pa=1 N/m2). 4. 增大压强

2、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和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考点3 液体的压强 1.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因而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因而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_;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增大,相同,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gh,其中h表示液体的深度. 4. 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考点精练,考点1 压力 典例精炼 【例1】如图1-11-1所示,

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A,【例2】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1-11-2所示的探究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 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 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D. 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C,考点点拨: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

4、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的内部;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考点演练 1.(2015威海)如图1-11-3所示是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1-11-4中的哪几种情形?(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甲与丙 D. 以上都不对,B,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5、,如图1-11-5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泡沫凹陷程度,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丁图所示.他发现它们 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 _.,甲、丙,没有控制压力相同,考点2 压强 典例精炼 【例3】(2017聊城)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D,【例4】(201

6、7遵义)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小华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盆盆栽花卉,放于水平窗台上,盆栽花卉的总质量为2 kg,花盆底面与水平窗台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则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为_Pa. 小华每周一都要给花浇一次水,浇水后与浇水前相比较,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_.(g取10 N/kg),1 000,变大,考点点拨:利用压强公式 进行计算时,要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另外代数计算时要注意受力面积S的单位只能是m2.,考点演练 3.(2017青岛)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则可能会出现( ) A. 刀刃磨得越锋利,切菜越容易

7、B. 书包带做得越窄,背着越舒服 C. 墙基做得越宽,越不容易下陷 D. 图钉尖做得越尖,越容易按入墙中 4.(2017岳阳)今年5月13日,小明参加了我市“环南湖健步行”活动,小明的质量为50 kg,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4 m2 . 求: 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g取10 N/kg),B,解:1.25104 Pa,考点3 液体的压强 典例精炼 【例5】(2017烟台)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如图1-11-6),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如下图描

8、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B,【例6】(2017菏泽)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1-11-7所示. 船闸是根据_原理工作的. 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 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_Pa.(g=10 N/kg,水=1.0 103 kg/m3),连通器,3.6105,考点点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gh,其中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 注意: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深度h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因素无直接关系;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用公式p=gh计算压强,再用公式F=pS计算压力.,考点演练 5.(2017东营)

9、如图1-11-8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 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大小关系为( ) A. p甲p乙 C. p甲=p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6.(2017福建)学校进行“注模”艺术品的展示活动. 如图1-11-9所示,小闵同学制作一底部面积S= 210-3m2,高h=0.15 m的作品,将密度=0.8103 kg/m3的某种液体注入模具内,用了体积V=510-4m3的液体,g取10 N/kg,求: (1)成型前液体对模具底部的压强p1.,(2)成型作品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p

10、2.,易错点透析,受力面积和底面积的辨别 【例1】两块完全相同的砖块,所受重力均为19.6 N,三条棱长分别为20 cm、10 cm、5 cm. 砖块A平放,砖块B侧放,两砖块如图1-11-10所示互相交叉叠放,求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答案 3.92103 Pa,错因分析(方法指导):压强公式p=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底面积或表面积,该题中的受力面积既不是砖块A的下表面积,也不是砖块B的侧面积,而应该是砖块A和砖块B接触部分的面积.,不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例2】如图1-11-11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连,容器内盛有水,且水面相平,则打开阀门K以后( ) A.A处压强大于

11、B处,水由甲流向乙 B.B处高度大于A处,水由乙流向甲 C.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连通器的原理用到了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gh,h是液面下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距离,与容器的高低无关. 答案 C,错因分析(方法指导):不理解连通器原理,误以为B处比A处的水位高,阀门打开,水从乙流向甲,实际上可假设在阀门K处有一液片,该液片处于甲、乙容器中的相同深度,受到向左和向右的压强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因此判断是否流动的关键是看液片两边所处的深度,而不是看A、B两点所处的深度.,1.(2013广东)如图1-11-12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拉

12、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 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 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 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C,2.(2015广东)图1-11-13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如图1-11-13甲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如图1-11-13乙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如图1-11-13丙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比较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甲、乙,受力面积越小,控制变量法,3.(2016广东)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1-11-14中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如答图1-11-1所示.,4.(2016广东)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 s. 已知小明重450 N,自行车重250 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 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