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589461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12课《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下)课件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都融入到他的文章当中,关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告诉教师和父母只有经历怎样的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代表作品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致女儿的信。,作者简介,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忐忑 麦穗 曙光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繁衍 一幢,读一读,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记一记,忐忑: 真谛: 宿愿: 怒不可遏: 伫立:,心神不定。,真实的意义或道理。,愤怒

2、得抑制不住。,一向怀着的愿望。,长时间站着。,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 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 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3、人,才成为真正的人。,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3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4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再读课文,集体展开讨论。,结合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思考: 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刻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的脸上的痛

4、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永远不要忘本。不要忘了:当你此时此刻学习的时候,有人正在劳动,为你提供生活资料。,人们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良心。,理想和信仰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就会连根枯死。,兴趣只有通过几倍的努力劳动才能巩固和发展 。,精神空虚、目光短浅,首先是因为没有热爱祖国这种最重要的人的品质。,作者的教子箴言,“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小结:,讨论,早恋现象之我见,正方: 中学生可以谈恋爱,如果两人处理得好,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学习。,反方: 中学生不可以谈恋爱,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