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55727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专业 041 班毕业论文选题姓 名 论文题目佟玲 汉语名词性标注错误分析马晓双 回族“经堂语”词汇研究麻伶秀 高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王晓岚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环现象研究李俐 兰州方言后缀词叠字结构概述赵建萍 试说语素“家”顾丹 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何凤瑞 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许丽 主宾可换位功用句的语义条件分析范金鹏 “x 什么 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霍燕妮 谈如何教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汉语介词“对”李加荣 “在”字句语义内容分析郭晋榕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李琳 汉语对称机制下的词语格式不对称划分韩美 汉族衣服词语借代思维浅析赖晓燕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字母词卢金

2、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辛明霞 从成语中看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付丽丽 简析“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王玉莲 “怎么”浅探贾静 表“谢绝”义的“不 V 了”格式 张娜 小议“给”作助词张慧 关于对象类介词“向”的认知与考察唐双双 “龙”族词汇与中国的崇“龙”文化丁娜 试析“动物-植物”的词义类聚归属钱一萌 AA 式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分刘媛媛 浅析音译词的译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王芳 现代汉语“数”的语法范畴的表达形式牟晓蓓 浅析“X 比 N 还 N”与“X 比 N 更 N”徐彤 现代店名的词汇特点和文化取向从“土掉渣”烧饼说起仇瑞仙 话语分析语境与话语的关系简析齐继明 与范围副词“都

3、”有关的偏误分析何瑞芳 对副词“也”的分析邵永立 “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黄伟 “这/那”的不对称性研究王世斌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特征语郑淑华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历史文化杨海洋 计算机语言进入现代汉语的情况分析董庆波 关于“数量指代”是否可以看作缩略语的问题马瑞东 分析主谓倒装句的几种形式及古今的差异周兴东 论程度副词“最”与“顶”的差异王致峰 现代汉语的延续体“下来“下去”刘加宁 论带“了”的三种“(N)A 点”结构满绪国 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及其使用条件张叔光 “只能”和“只好”的比较王红超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以老鼠为例钟冰洁 荣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王晖 颜色词的隐喻对

4、外汉语专业 042 班毕业论文选题姓 名 论文题目吴洪梅 安丘方言语音的描写研究刘志苹 类词缀字组的规范化问题崔婷 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刘潇 人称代词的活用及其修辞效果刘惠敏 商业广告语的人称变化与广告创意徐慧超 浅析社会因素对女性语言的影响李雪芹 古汉语“是”字在其附加句形式中的语义探析李敏 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研究王雪梅 “人家”指代“你”的社会语言学分析王佳妮 副词“已经”和“曾经”的辨析黄艳艳 海口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问题与正音房欢欢 临沂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周新新 中国商标名的构词法及文化心理探究李瑞雪 浅析大学生信息联络短信的感情表达方式左芳 浅析“客”族词语高振欣 汉语人称代词“恁”的来

5、源再探傅伟伟 河口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韩金一 说“一点儿”和“有点儿”刘绍霞 浅析招远方音吴頔 “使”字句内部成员的比较李慧 浅析商业店名用词及语法特色杨树红 浅析“S 去上课 ”鞠凤 沂水方言声调及连读变调的实验研究袁茂英 大学生流行语浅谈王英 “不在乎”与“无所谓”的用法考察孙成菊 四十里方言的语流音变岳凤娟 探析类词缀化现象和词汇化现象周瑞瑞 副词“倒是”的发展历程探微 赵美容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颜色词 李莎莎 流行词语“非常”浅析杨蕾 单县方言的声韵调实验分析赵少华 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及规范王振华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黄健 潍坊城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朱振东 青岛话中“得”字研究韩伟峰 也谈“零 X”刘永 浅论“一 X 就 Y”格式邴守强 对“跟 X 一样”及其相关句式的多角度分析张琦 “一下”结构的句法、语法意义、语用分析魏雪亭 现代汉语外来词使用的现象和规律探索肖太波 谈数量短语中数词的省略田国峰 双关语在商业广告中应用丁占峰 无棣方言实验研究王经经 临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李鹏程 关于比较句和“比还/更”结构杨海港 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韩荣祥 论“轻易”和“随便”的异同赵龙 “不”字粘着性与非粘着性使用时的不同功能对比吕渐卿 “着”、“了”、“过”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