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554755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 区位理论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 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第一节 区位理论 有关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古典区位理论 近代区位理论,一、有关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1、区位与经济区位 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或地域。 经济区位即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或地域。 其空间形态表现为点、线、面。,2、区位主体、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1)区位主体 我们将经济活动的内容或实体称之为区位主体。 区域主体可以是: 单个经济实体 单个经济实体的集合 某种类型的经济活动,(2)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在某些地域,区位条件是指区位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属性。(2)

2、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区位因子的构成 运费因子 成本因子 经济因子 非运费因子区位因子 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3、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确定区位主体的最佳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最佳空间组织的理论。 区位理论包括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二、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 = p - (c + t),杜能环 第一层:种植园艺作物和饲

3、养奶牛;第二层:林业;第三层:集约的农作物种植;第四层:不集约的牧草种植和放牧;第五层:粗放的三年轮作;第六层:放牧与粗放的种植业。,2、工业区位理论(1)以韦伯代表的的最低成本学派 运费 原料产地 市场 劳动力费用 集聚,(2)市场学派 最佳的区位也就是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利润 = 销售收入成本 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利润最大的地域是区位主体的最佳区位选择。,(3)成本市场学派 创新期的产业一般应布局于科研信息与市场信息集中、人才较多、销售渠道畅通的发达城市; 成熟期的产业出现由发达城市向周边扩散的布局趋势 衰退期的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三、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 代表人物瓦尔德克莱斯塔勒、

4、廖什。1、有关中心地的几个概念 中心功能商品或服务 指在少数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 中心地 具有提供中心功能商品或服务功能的场所或地域。,利润递增区 需求门槛线 中心地 利润最大线 利润损失区 最大销售范围2,2、正六边形市场区结构圆形市场区结构,第二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一、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1、集聚与集聚经济效应 集聚:意为“集合”、“聚合”。 韦伯提出的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两种形式: 生产要素在企业内的聚合,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引伸出规模经济概念。 若干企业在某一地域的聚合,获得集聚经济效应。引伸出外部经济概念。,2、集聚的机制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5、纺织 化妆品缝纫 服 装制鞋, 经济活动的关联性 纺织 印染 成衣生产 获取集聚经济效应,3、集聚的类型 (1)指向性集聚(偶然集聚) 具有相同或相似区位指向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 同指向同产业部门集聚 企业群 同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产业群,(2)经济联系聚集 即存在密切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向某一地域集中。 纵向经济联系形成的聚集 产业链 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聚集 专业化分工体系 (3)效应集聚 指企业为了获取集聚经济效应而向某一地域的集聚。,4、集聚不经济 形成原因: 不合理的聚集 聚集过度宏观方面: 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微观方面: 区域优势条件的利用有一定的限度; 区域优势条件与

6、劣势条件并存 集聚要受地域空间的限制,5、集聚体与集聚的空间效应 集聚体的类型 域面(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区 ) 点(城镇) 线(产业带、城市带),集聚的空间效应 空间极化 区域空间分化 边缘区 核心区 集聚过程进一步加速,二、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扩散的类型 对流 传导 辐射,2、空间扩散的方式 周边式扩散, 等级式扩散, 点轴式扩散, 跳跃式扩散,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一、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点 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线 指某些经

7、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 网络 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状形态。 域面 由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态。,由点、线、网络、域面组成的七种空间模式: “点点”构成的节点系统,表现为条状城镇带和块状城镇群; “点线”构成的交通、工业等经济枢纽系统; “点面”构成的城市区域系统,表现为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 “线线”构成的交通、通讯、电力等网络设施系统; “线面”组成的产业区域系统; “面面”组成的宏观经济地域系统,如经济区、经济地带; “点线面”构成的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1、极核式空间结构,四川的区域空间结构,2、点轴式空间结构 东京 横滨 名古屋大坂 京都冈山 神户,3、网络式空间结构空间扩散的方式 4、弗里德曼的经济活动空间形态: 离散形 集聚形 扩散形 均衡性,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前工业化期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成熟期 后工业化时期,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前工业化期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成熟期 后工业化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