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548322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进入与反进入-策略,7.1 进入成本和市场结构,一、技术、市场规模与行业集中度的关系模型1、自由进入模型假设:1)每个企业有相同的规模,据集中度可推算出企业数量;2)企业成本函数C=F+cqi;3)需求曲线为Q=(a-p)S,(S代表市场规模)。每个企业的利润L=(QP/n)-C 根据古诺竞争模型,q1=S(a-c)-Q-1/2和Q-1=(n-1)q1, 解出q1=S(a-c)/(n+1),代入后利润是企业数量n的函数,写成 L(n)=S(a-c)/(n+1)2-F,解出 n=(a-c)(S/(L(n)+F)1/2 -1自由进入均衡是指对于在位企业而言(1)没有在位企业希望退出市场,

2、0 L(n)(2)没有外部企业愿意进入市场. L(n+1)0所以,n=(a-c)(S/F)1/2 1,为均衡的企业数量。,市场规模与行业集中,从上式可以看到,企业数量是市场规模的增函数,与a或S有关,也是固定成本F和变动成本c的减函数。企业数量的平方与市场规模的变化成正比。原因:在价格不变条件下,市场规模增加一倍,企业数量也会增加一倍,因为价格和成本不变,利润也不变。但是企业数量增加会造成竞争,迫使价格下降,利润也随之下降,所以企业进入的积极性也不会像没有价格竞争那样高。结论:由于价格竞争,企业数量变化(集中度变化)小于市场规模变化。,2、最小有效规模与集中度模型,假设:企业成本呈U字型变化,

3、如果成本写成F+cqi,平均成本总是递减的,描述了边际收益递增的情况。最小有效规模(MES):平均成本接近最低成本水平的规模,从数量上限制在10之内,即AC=(1 0.1)Acmin如果将成本函数写成TC=F+cq=qAcmin=cq q=F/(c- c)固定成本增加,最小有效规模以同样的倍数增加。但从上式和企业数量关系式中得到如果最小有效规模扩大二倍,即固定成本增加二倍,企业数量约减少2倍。也就是说,企业最小有效规模越大,企业数量越少。如果市场规模与最小有效规模同比例变化,即S与MES或F同比例变化,企业数量应保持不变。,3、模型实证,最小有效规模模型的隐含假设:1、所有企业可以获得相同的技

4、术,因此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具有一致性;2)企业拥有市场的完全信息;3)进入过程本身得到良好的协调。推测:如果企业能够预测a、c和 F,每个企业的规模应是相同的。实证观察:经常存在着参数相同,但市场结构完全不同的情况。规模不同,但市场结构却十分相似,为什么?,4、修正模型,1)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同的技术,那些拥有第一优势的企业,经常也会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学习效应)。2)不同的技术会形成不同的自由进入均衡。3)信息不充分的影响:预测不准确使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均衡要求,产量不是生产能力的边界。4)企业进入协调:若经过计算,市场只有一个企业的富余,即n=2,这时会出现多个企业同时准备进入情况,

5、但又害怕其他企业挤入后出现利益损失,形成观望博弈或者同时进入导致经营失败。结论:偶然的历史细节会超出技术因素的影响长期市场结构。,二、进入成本的性质与模型,问题:不同国家,总体经济规模不同,在相同技术的条件下企业数量应存在大体相对应的差别,可事实上,两个国家企业数量几乎差不多。例如,美国和葡萄牙的啤酒行业。为什么?进入成本:主要是广告费用、投资费用以及特许费内生进入成本:如果进入成本是内生的,那么两项费用应保证:1、广告费用=K市场规模;2、投资=常数市场规模(投资是指包括进入市场必须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投资)外生的进入成本:与进入过程无关的成本,特许:外生性与内生性进入模型,为了进入市场

6、,企业必须支付的固定性支出进入特许F。外生性模型(抽奖式特许):获批概率1/n,每位进入者都预见到新技术收益为S,则预期收益为S/n在均衡条件下,利润为零,即S/n-F=0,即n=S/F,在没有价格竞争条件下,进入成本固定,市场扩大就会带来企业数量的扩大。内生性模型(拍卖特许):支付固定成本F,企业通过竞标,最高出价者获得准入。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潜在竞争者,竞争类似伯川德模型,设S为执照价值,如果有多于一个企业竞标,达到S即可以中标,这时中标企业净收益为零,其他无成本、无收益,净收益也为零。如果有一家企业进入,可以有净收益。如果企业预见到还有另一家企业进入,则不会选择进入。均衡状态是只有一家企业

7、进入,它可以不必用报价方式中标,这时会有盈利。如果S增加,愿意出价的企业数量也会增加,进入收益永远为零。,内生进入成本和外生进入成本比较与内生成本来源,区别:抽奖式的进入成本是外生的,固定为F;拍卖式的进入成本是内生的,等于F+kS,即保持与规模的同比例(k)的增长。如果进入成本是内生的(拍卖式),则企业数量对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敏感.如果进入成本是外生的,则企业数量对市场规模的变化敏感,规模越大,进入的企业越多。内生成本的来源:1、广告;2、竞标管理;3、进入市场的争夺;4、研发费用;5、标准;6、制度性成本;7、其他因素(实际上,除非国家控制,否则外生进入不多见),市场规模与行业集中度关系-进

8、入成本的影响,假设命题:进入成本以内生为主时,市场规模与行业集中度关系比进入成本外生变量时更弱,即S与n无太大关系。检验:1、方法选择:一、给定同一行业不同分离市场(如不同国家)下的数据;二、有相似进入成本内生程度的几个市场和几种行业数据。2、分类与检验:广告密集型和产品相似型以广告水平A/RS区分。横轴:行业规模/MES,含义是企业数量;纵轴:行业集中度。广告成本高的行业,行业规模与集中度无关系;产品相似(进入成本外生)的行业规模与集中度存在着正相关。,三、 自由进入与社会福利,问题:如果其他条件都满足,自由进入是否会导致效率下降(进入过剩-重复建设)?分析:设在市场上有n家企业,每家企业成

9、本为c,市场价格为Pn=D (nqn),由于新企业进入,市场价格沿需求曲线下降, Pn+1=D (nqn+1)。同时,企业产量都会相应地减少qnqn+1.在不考虑进入成本情况下,总剩余应为全部剩余之差: W1=(Pn+1-c+A-c)qn+1/2- (Pn-c+A-c)qn/2 (用梯形面积公式)新进入者利润为: W2=(Pn+1-c)qn+1= (Pn+1-c)(n+1)qn+1-nqn),评价,进入过剩:新进入企业有利润并不等于社会福利的增进,这就意味着以个人目标出发的动机与社会动机之间存在着分歧。设存在着进入成本为F,如果W1F0;社会没有进入动机W1-Fqd,这时企业2只能有负的利润。

10、如果企业2是理性的,就可以产生遏制作用。,进入遏制,qd,qM2 qM1,利润,产量,LM2,Ld,LM1,进入遏制选择,最优遏制:如果能够对企业2进入进行遏制,企业1又回到垄断状态;若企业1能够成功遏制的产量qd使只剩下企业自己时的利润,超过容忍企业2进入时的最大利润,即LdLM2这时遏制为最优遏制。充分条件:企业能够遏制对手进入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使对手利润为负且只剩余一家企业的利润损失(LM1-Ld)应小于容忍对手进入的利润损失(最大垄断利润LM1-容忍进入的最优利润LM2),即LM1-Ldt2,即实际的时间大于在位者确定产量的时间,进入者一定会根据在位者的产量q1做出进入的决策。所以,在位者的策略选择必须同时考虑产量和时间。2、在位者除生产能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包括品牌战略、成本战略、质量战略等,法国电信走了一条低成本、低价格道路,而美国电信则走了一条品牌战略。所有这些企业在出现放松规制的环境中并没有失败或退出市场。只有当生产能力的成本很高且是沉没成本时,抢先制定生产能力才是可信的战略.,产品扩散(多品牌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