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547946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社会保障(03、04):【劳保版p4】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指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中断就业机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时所给与的物质帮助,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这一定义包括了如下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2)突出以人为本,它以保

2、障的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3)具有经济福利性,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大于所费。4)属于社会化行为,即有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者的直接对应行为。 2. 新历史学派(06):【商务版p93】又称“讲坛社会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直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德国境内盛行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举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劳资合作和实行包括社会保险、缩短劳动日、改良劳动条件等社会政策。讲坛社会主义由德国一些高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教授、学者创立,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古塔斯夫斯

3、莫勒、阿道夫瓦格纳、路德维希布伦坦诺等。讲坛社会主义对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大同社会论:【劳保版p91】产生于公元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另外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生产等方面,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这种思想较柏拉图的理想国更为直接的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社会弱者的庇护精神。此后大同社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大家共同劳动、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书中还描绘了有关养老院、教育与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思

4、想。作为中国思想的精华,大同社会论是儒家思想的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确实是中华民族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结晶,也在某种意义上推动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4. 社会互助论:【劳保版p92】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组成部分。尽管有的著述将社会互助论与大同思想一并阐述或相提并论,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是有区别的。大同社会论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的“大同”,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而社会互助论强调的是社会成员的互助,前者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而后者却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主张“兼爱交利”,孟子亦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互助思想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5、之一,他是社会成员的互助共济,是有余力余财者帮助无劳动能力或贫困或遭灾的社会成员避免生存危机的社会思想。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源泉,亦是现代社会保障的应有之义。 5. 仓储后备论(09):【劳保版p93】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思想。早在夏朝时期国家就非常重视粮食的积蓄,以防水旱之灾。此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仓储后备作为常备之策以用来救灾救荒。基于仓储后备的思想,中国历代还设立了不少仓储,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的等,这些设施也确实为救济灾民贫民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6. 赈济说:【劳保版p93】既是主张用

6、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思想。赈济说作为中国儒家学说之一产生很早,如宋代救荒全法中就提出许多有关赈济的政策。到了明代不仅主张赈济,还专门列出了赈济的方式与实施措施。赈济说发展到后来不仅为统治者所采用,而且发展为赈物、赈款、以工代赈三大具体方略,并在中国社会保障史上一直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7. 福利经济学(06):【劳保版p97】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的一

7、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亦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发挥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福利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有学者认为福利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森。经济学界一般将福利经济学分为新旧两派,旧派以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为代表;新派则导源于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与美国的勒纳、萨缪尔森等所倡导。 8. 帕累托最优(03、07):【劳保版p98】是由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这样一种状态,在那种状态,任何微小的改变,除了某些人的偏好依然不变外,不

8、可能使所有人的偏好全都增加,或者全都减少。也就是说如果生产和交换的情形改变了,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使得有些人的境况变好些,而其他人的境况变坏些,那就不能说整个社会福利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只有在一定收入分配的条件下,生产和交换情形的改变使得有些人的境况变好些而其他人的境况并未变得坏些,社会福利才能说是在增加。根据帕累托最优概念,在下面两种情形下调整资源的配置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一是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些;二是在没有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 9. 正义论(06):【劳保版p108】该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是西方世界政治哲学的经典

9、著作,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正义论中作者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提出两条社会公平的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二是差别原则,即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他主张“所有的社会价值都将被均等地分配,但针对每个人的优势而进行的各种不均等分配除外”,认为社会应当将优先权交给平等。正义论体现了对若是群体的保护和对实质不平等的强烈关怀,他要求政府与公共政策都不得有违社会公正精神,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10. 初次分配:【劳保版p130】是在国民收入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

10、之间进行的分配,是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做出的贡献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入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即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的具体操作、运行和产生的结果都是由市场来实现的,强调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利仅在于通过自身需求和供给行为对初次分配产生影响,分配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 11. 再次分配:【劳保版p132】 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部门、国家经济建设、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而进行的,国

11、家财政、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再分配是对市场产生不良后果的矫正,在于弥补市场失效,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化,缩小初次分配按照效率原则形成的差距。再次分配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其运行效果的优劣受制于政府可动用的经济资源和强制力的大小。收税与财政是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财政分配时政府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基本途径。 12. 第三次分配(09):【劳保版p132】是指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处于个人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形成慈善公益基金,然后在资助那些需要资助者。如果说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调节,即政府弥补市

12、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可以视为对再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着政府在分配之不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而第三次分配则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由于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自愿的、非制度化的分配方式,缺乏稳定性常常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3. 社会救助(00前):【劳保版p260】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住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这

13、一含义包含以下要素:1)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3)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有:1)最低保障性,即其待遇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2)按需分配,即在社会救助的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救助;3)权利义务的单向性,即符合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只享受救助的权利,而提供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4)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即只要达到救助条件的社会成员可以享受社会救助。 14. 社会保险(01):【劳保版p160】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

14、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这一概念强调了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劳动者,并突出了以劳动权利为基础,在实践中实行权利义务相结合的劳动者、单位和国家(政府)三方责任共担。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社会保险的特色: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责任分担、互助共济。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死亡抚恤(遗属保险)、残障保险、护理保险。 15. 社会福利(00前、06、09):【劳保版p1

15、64、p361】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它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并列的概念,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是日益重要的子系统。社会福利的特点有:1)保障对象全员化;2)保障项目广泛化;3)资金来源多渠道;4)保

16、障水平弹性化。社会福利的项目主要有:1)老年人福利;2)残疾人福利;3)妇女儿童福利;4)其他福利,如教育福利、住房福利以及其他不在前述三大项目范围之内的各项公共福利事业。 16. 军人保障(01、08):【劳保版p400】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有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军人保障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社会保障系统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它在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保障系统,军人保障制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保障对象特殊,军人保障以军人为保障对象,并惠及家属。2)保障目标具有双重性,军人保障的目标既包括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又包括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目标。3)保障待遇具有激励性。4)保障内容比较全面。5)管理体制采取军地结合、分工负责体制。6)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 17. 慈善事业(03、05、08):【劳保版p166】是以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