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5279103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学 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专 业交通运输学 生 姓 名黄瑶学 号1302060310设计(论文)题目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教学要求与任务:(1)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课程设计论文能够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严谨的科学作风。论文依据充分,论证正确,有一定见解,文字通顺,条理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 (2)论文中必须配有相应的图示或图片说明,且符合标准。 (3)论文格式上应包括封面(论文题目、题名、姓名等)、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前言、正文、总结、注释、参考文献(写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

2、间)等内容。具体格式参照院里统一格式要求。 (4) 论文字数在70008000字;统一用A4纸。 (5) 对该零件主要易产生故障及其成因进行分析(6) 针对以上零件故障确定其维修工艺路线进度安排:1 布置题目,制定计划 1天2 收集、整理资料 3天3 对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进行分析 3天 4 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来确定维修工艺 3天 5 整理并撰写论文 5天6 答辩 1天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学院院长(签字):年 月 日 成 绩 评 定 表学生姓名黄瑶班级学号1302060310专 业交通运输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评语组长签字:成绩日期 20 年 月 日目录

3、一、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1.1 定钳盘式制动器-1 1.2 浮钳盘式制动器-1 1.3 全盘式制动器-22、 关于盘式刹车优缺点 2.1盘式刹车优点-2 2.2盘式刹车缺点-3 2.3刹车故障的判断-3三、盘式制动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3.1油管故障-4 3.2制动盘故障-制动力不足疲软-5 3.3制动钳故障-制动后跑偏-6 3.4制动分泵故障-制动发卡-7 3.5分泵故障-加力泵喷出制动液-84、 分析分析各个故障-9五、参考文献汽车盘式制动器故障成因及维修工艺分析摘要: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车辆已经逐步普及家庭,车流密度也随之日益增大,人们对车辆的安全

4、性、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必须具备可靠的制动性能。现代轿车的制动器有鼓式和盘式俩大类型,它们各有千秋,但是随着轿车车速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采用盘式制动器的轿车日益增多,尤其是中高档轿车,一般都有采用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已被现代轿车广泛采用,具有频繁制动时能保持良好的制动效果,能较快的冷却,且具有保养和维修方便,径向尺寸小等特点,所以有必要对盘式制动器的故障成因及其维修工艺深入分析和探讨。1、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盘式制动器组成: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盘式制动器分类:钳盘式制动器(a定钳盘式制动器、b浮钳盘式制动器)和全盘式制动器定钳盘式制动器:制动盘1

5、固定在轮毂上,制动钳5 固定在车桥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向移动。制动钳内装有两个制动轮缸活塞2,分别压住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块3。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使汽车制动时,来自制动主缸的制动液被压入制动轮缸,制动轮缸的液压上升,两轮缸活塞在液压作用下移向制动盘,将制动块压靠到制动盘上,制动块夹紧制动盘,产生阻止车轮转动的摩擦力矩,实现制动。浮钳盘式制动器:制动钳1一般设计成可以相对于制动盘4轴向移动。在制动盘的内侧设有液压油缸9,外侧的固定制动块5附装在钳体上。制动时,制动液被压入油缸中,在液压作用下活塞向左移动,推动活动制动块也向左移动并压靠到制动盘上,于是制动盘给活塞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使活塞

6、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导向销2向右移动,直到制动盘左侧的固定制动块5也压到制动盘上。这时两侧制动块都压在制动盘上,制动块夹紧制动盘,产生阻止车轮转动的摩擦力矩,实现制动。全盘式制动器:在重型载货汽车上,要求有更大的制动力,为此采用全盘式制动器。全盘式制动器摩擦副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都是圆盘形的,分别称为固定盘和旋转盘。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其结构原理与摩擦离合器相似。工作原理:制动时,油液被压入内、外两轮缸中、其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将两制动块压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矩而制动。此时,轮缸槽中的矩形橡胶密封圈的刃边在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微量的弹性变形。放松制动时,活塞和制动块依靠 密封圈的

7、弹力和弹簧的弹力回位。由于矩形密封圈刃边变形量很微小,在不制动时,摩擦片与盘之间的间隙每边只有0.1mm左右,它足以保证制动的解除。又因制动盘受热膨胀时,其厚度只有微量的变化,故不会发生“托滞”现象。矩形橡胶密封圈除起密封作用外,同时还起到活塞回位和自动调整间隙的作用。如果制动块的摩擦片与盘的间隙磨损加大,制动时密封圈变形达到极限后,活塞仍可继续移动,直到摩擦片压紧制动盘为止。解除制动后,矩形橡胶密封圈将活塞推回的距离同磨损之前相同,仍保持标准值。二、关于盘式刹车优缺点由于车辆的性能与行驶速度与日剧增,为增加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刹车的稳定性,盘式刹车已成为当前刹车系统的主流。由于盘式刹车的刹车盘暴

8、露在空气中,使得盘式刹车有优良的散热性,当车辆在高速状态做急刹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刹车,刹车的性能较不易衰退,可以让车辆获得较佳的煞车效果,以增进车辆的安全性。并且由于盘式刹车的反应快速,有能力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此许多车款采用盘式刹车与ABS系统以及VSC、TCS等系统搭配,以满足此类系统需要快速做动的需求。盘式刹车的作用方式:盘式刹车以静止的刹车碟片,夹住随轮上胎转动的刹车碟盘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将低的刹车装置。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总泵内的活塞会被推动,而在刹车油路中建立压力。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刹车卡钳上之刹车分泵的活塞,刹车分泵的活塞在受到压力后,会向外移动并推动来令片去夹紧

9、刹车盘,使得来令片与刹车盘发生磨擦,以降低车轮转速,好让汽车减速或是停止。2.1盘式刹车的优点:1、盘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佳,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失灵的现象。2、刹车盘在受热之后尺寸的改变并不使踩刹车踏板的行程增加。3、盘式刹车系统的反应快速,可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而较为符合ABS系统的需求。4、盘式刹车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刹紧作用,因此左右车轮的刹车力量比较平均。5、因刹车盘的排水性较佳,可以降低因为水或泥沙造成刹车不良的情形。6、与鼓式刹车相比较下,盘式刹车的构造简单,且容易维修。2.2盘式刹车的缺点:1、因为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刹紧作用,使盘式刹车的刹车力较鼓式煞

10、车为低。2、盘式刹车的来令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面积较鼓式刹车的小,使刹车的力量也比较小。3、为改善上述盘式刹车的缺点,因此需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压。因而必须使用直径较大的刹车盘,或是提高刹车系统的油压,以提高刹车的力量。4、手刹车装置不易安装,有些后轮使用盘式刹车的车型为此而加设一组鼓式刹车的手刹车机构。5、来令片之磨损较大,致更换频率可能较高。2.3刹车故障的判断刹车时的感觉非常重要。正常的制动系统在刹车时,会感觉踏板坚实,车子应立即平滑地沿直线停住。当车辆出现严重的抖动或者朝一侧斜行,或者感觉踏板反应不灵敏、软绵绵的时候,就应该引起车主的重视了。有些尖叫是由于摩擦片与它背面的垫片相互作用产

11、生的。在低速行驶没有使用刹车的情况下发出轻微尖叫是因为刹车盘或片边缘磨损。另外,如果刹车温度过高,超过400度时会出现烟雾并发出气味,且会明显感觉到刹车软,多是刹车系统长时间持续使用造成的。三、盘式制动器常见故障及排除盘式制动器组成: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3.1油管故障主要成因:(a)管路漏气; (b)气泵工作不正常; (c)单向阀锈蚀、卡滞; (d)油水分离器放油螺栓未关紧或调压阀漏气。故障排除方法;首先应排除管路漏气,再检查气泵工作状态。将气泵出气管拆下,用大拇指压紧出气口,若排气压力低,说明气泵有故障。若气泵工作状态良好再检查油水分离器放油螺塞或调压阀,避免旁通通过检查排除故障。最

12、后再检查三通接头中的两个单向阀,单向阀卡滞会造成储气筒不能进气或进气缓慢。3.2制动盘故障-制动力不足疲软。主要原因: (a)制动器漏油; (b)制动油路中有空气; (c)轮毂油封破损、钳盘上有油污; (d)制动严重磨损、摩擦面烧损; (e)气路气压调整过低。上述故障可根据各自的产生原因,通过修理、调整或更换零部件予在排除。3.3制动钳故障-制动后跑偏。跑偏的直接原因是两侧车轮的制动力矩不等所致,常见的故障原因: (a)制动钳盘油污严重摩擦系统数严重下降造成制动力矩不平衡,此时应清除制动钳盘上的油污;(b)分泵活塞卡滞不能工作。静车踩制动,观察分泵工作情况视情拆检。 3.4制动分泵故障-制动发卡。故障现象:装载机起步行走吃力,停车后用手触摸钳盘、钳盘发热。主要原因:(a)摩擦片停车后用手触摸钳盘、钳盘发热。(b)摩擦片磨耗变薄,防尘圈损坏进水,活塞锈蚀卡滞; (c)加力泵中的复位弹簧疲软或折断,高压油不能加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