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8014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副本(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自我中的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行我与感我模型的假设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大量的有关意识与自由意志的研究,研究者转向从自由意志入手研究意识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脑电生理实验研究发现,人类自由意志活动的脑电信息是从额叶皮层开始,传递到顶叶皮层,大脑才开始产生意识,因此开始盛行一种“自由意志并不存在”的观念流。此外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启发下,将人的自我意识区分为行为上的我与感觉上的我,提出行我(action-self)与感我(sense-self)的结构性模型的假设来表示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关键词:意识;无意识;自由意志;行我;感我1 前言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是最大的科学问题之一,人类的意识几乎是

2、最后的难解之谜。 1最早使用“意识”(consciousness) 这个词的人是英国的哲学家 F. Bacon,他给出了最原始的定义是“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2上世纪 20 年代后,在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盛行起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John B. Watson 反对心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法作为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行为主义是主张用实验与测量来研究它。Watson 曾说“从冯特时期以来,意识变成了心理学的基础,它现在仍然是基础。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意识,摸过它,嗅过它,尝过它或者动过它” 。自由意志问题是所有哲学问题中最微妙、最迷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令人头疼、最难以把握的

3、问题。 3同意识问题一样,自由意志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困惑了思想家们上千年。自由意志在心理学上讲,意味着心理机能可以控制身体的部份动作;在伦理学上讲,意味着个人在道义上要对自己所做的行为负责;在科学领域来讲,包括身体的动作,及大脑活动,不全由物理因素所决定。而普遍的说法,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他们的行为究竟是不是自己发出的和控制的。因为这个问题牵扯到,如果人们没有自由意志,是否还要为其行为负责;而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自由意志存在与否,也关系到人们对其行为能动性的决策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影响。弗洛伊德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将人的自我(self) 划分为本我(id ) 、自我(ego )和超我(s

4、uper-ego)这三种模型,本我是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的心灵最底层的本能冲动;自我是受知觉系统的影响而改变了的本我的一个部分,即在心理中代表现实的外部世界,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超我则作为内部世界和本我的代表与自我形成对照。 4他的观点阐述了人的心理从无意识到意识认识的发展过程,使人们更彻底地理解和更清楚地描述心理的动力关系。但 William T. Powers5在为行为科学寻找大脑模型的征途中指出,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模型只是一个意识的表面模型。因为他寻找到的三个因素,本我(id) 、自我(ego )和超我(super-ego ) ,只是一个症兆的

5、划分,而不是大脑赖以进行工作的根本性质。威廉詹姆斯 6在其心理学原理著作中根据对象的二元性,将人的自我(self)划分成主我(I)与宾我(Me) 。这种自我的划分就像我们在镜子中看到了我们的影像,而镜子中的影像也看到了我们,前一种“我们”是主我,后一种“我们”是宾我,詹姆斯是最先认识到这种二元性的心理学家之一。 7用更正式的话讲,主我指的是我们对于我们正在思考或我们正在知觉的意识,宾我指的是人们对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想法。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 Jonathon D. Brown 指出,现代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大多都属于宾我的范畴,少有涉及主我的研究。上述的介绍是从不

6、同的方面对自我(self)的认识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对其相关的研究领域有很大的贡献,对自我更好的划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大脑与行为的关系。本文根据意识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对自我的结构进行了假设:自我(self)被划分为两个“我” ,一个是感觉上的我(sense-self ,感我) ,一个是行为上的我(action-self,行我) ,两者相互依存形成统一的自我。感我系统负责大脑的意识和感知,行我系统负责行为的发出和执行。这样的划分与传统的自我认知不同,在传统的认知过程中,人们只认识到了感我的存在,而忽略了行我的发生。对于一个动作的执行,人们总是认为是“自己”发出并执行了这个动作,而这个“自己”只能

7、被人们理解在感我的层面,并没有觉察到在感我之前还有一个行我的存在。2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关于意识问题,很早以前有个经典的假设,即所谓的“剧场中的亮点” (bright spot)隐喻。在这个隐喻中,把多方面的感觉输入综合成一个有意识的经验,比拟成在黑暗剧场中的舞台上有聚光灯打出一个光亮点照射到某个地方,然后再传播给大量的观众。20 世纪90 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 Francis Crick 用这个概念在大脑选择性注意方面提出“探照灯”(search light)假设,把视觉注意比喻为“探照灯” ,在探照灯内部,信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处理,使得人们可以快速、精确地观察被注意到的物体,并容易记住它;

8、在“探照灯”以外的信息,被处理得较少,或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或不予处理。大脑的注意系统将假想的“探照灯”从视野的一个地方快速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如同我们移动眼睛一样。 8在意识的“剧场假设”中隐含着,在舞台上同时有许多个角色在演出,正如人脑同时接受内外感受器的多种刺激,但是只有少量的角色接收了聚光灯的照射,在这中间有个选择问题,而且聚光灯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一个角色身上,而是随着时间在流动。 2无意识被比作黑暗的舞台剧场,而感知系统被当作聚光灯,当灯光照射到舞台上时,照亮的部分呈现给了观众,人脑感知到的部分就成为了意识。而没有被灯光照射的部分仍然在工作着,以无意识的状态存在着。就如同 “冰山理论”

9、所述的一样: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有意识) ,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3 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3.1 自由意志产生于意识之前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神经心理教授 Benjamin Libet 发表在脑杂志上的一篇关于大脑皮层传递运动信息的文章以来,人们无意中发现, “早在意志命令身体做某个动作之前,大脑已经传达过这个信息了,而我们对这个事实却不为所知。 ”9这样的发现使我们要重新确认“自由意志”的概念,这个实验也导致了意识的研究热的再一次的爆发。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 Patrick Haggard 教授,举了这样的例子来

10、阐述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坐在海滩上,你刚刚欣赏过假日的最后的一抹夕阳。明天你就将背上行囊,重返工作岗位。因此,即使夕阳已经西下,但你还是恋恋不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你仍在这最后的几分钟里,享受着最后的假日惬意。终于,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决定站起来,离开令人迷恋的沙滩。但很显然,你在某一确切时刻决定站起来的这个事实并没能在同时传达给你的意识。可是,要知道你是曾想要做点什么的,而且到底要做什么,大脑在几千分之一秒前已经做好了决定,不过你又对这个决定丝毫不知情。也就是说:大脑的活动是完全独立于意识的(这里的意识被界定为对思维和行动的感知) 。另外,大脑已经开始刺激必要的脑区 ,准备行动了。 ”L

11、ibet10在 1983 年做了这样的实验:用脑电记录装置(EEG)监控一些志愿者的脑电活动,然后给被试下达指令:无论何时,只要起念头,就可以动动手指(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动动手指”都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产物) 。决定动手指,意识产生,运动皮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肌肉接头调动相关肌肉群,接着手指就动了。运动过程的次序是“意识决定要动” ,然后“相关脑区活动,运动皮层发出指令” ,最后是“手指动” 。这就是整个运动过程的解释,但是 Libet 发现了其中的破绽。脑电记录装置显示,当被试“意识到自己要动手指”时,大脑早已发出动手指的指令。也就是说,先是出现“相关脑区活动,运动皮层发出指令”这个事件,

12、过了大约 300 毫秒以后,才出现“意识决定要行动” ,接着又过了 200 毫秒左右, “志愿者的手指动”了。这个实验表明,通过监测被试的脑部活动,可以预测出志愿者何时出现动手指的念头。实验者认为:自由意志可能并不存在,是我们的大脑决定了行动,而意识仅仅是紧随其后。支持 Libet 实验的研究者做出这样的假设:人们以为自己是独立而自由地做出各种决定的,但事实上,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没有一个负责全面指挥的中央系统,而大脑完成的所有工作,是大脑本身生理过程的产物,做决定的结果取决于人的大脑是如何构成的和如何处理信息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预先确定的东西获准进入意识之中,意识可以说是在后期阶段被添加到

13、思维决策中。 11但是 Libet 的这个实验有些不足之处,它并没有揭示 “自由意志”脑电活动的起始部位,只说明了产生于相关脑区(运动辅助区 SMA) ,同时,相关脑区的脑电活动并非一定与接下来的行为对应。 12而随后的一些科学家对 Libet 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完善。Haggard 在研究了 80 年代至 2004 年由美国、法国和英国的神经生物学家做的同类的实验结果指出,这些实验阐明当我们决定做某个动作时大脑的活动机理:“通常,人们都相信做某个动作时,比如天冷了,伸胳膊去取衣服,我们做这个动作是因为我们想要这样做了。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想要执行某个动作首先独立产生于大脑的某个领域,接下来

14、我们只是感知到执行某个动作的意愿,然后我们才做这个动作” 。里昂认知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家 Angela Sirigu 也做了改进 Libet 的实验。实验需要15 名被试参与:被试者围坐在一张装有按钮的桌子旁,当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去按按钮的时候,他们就会收到行动的命令。不过实验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他们决定行动的那一刻,主试要记下专门为此实验设计的钟表的指针位置。在此期间,他们大脑的电子活动被脑电技术记录下来(通过装在他们头顶的电极记录) ,以便破解“潜在动机准备”的开始的时刻:神经元电波的突然增加表明大脑开始发动行动,准备去按按钮。这也就是大脑决定行动的真实时刻。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 (1)

15、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0 毫秒时,顶叶皮层收到额叶皮层“准备行动”的命令;200 毫秒时,顶叶皮层刺激运动皮层,运动皮层随时准备行动;550 毫秒时,运动皮层向顶叶皮层反馈它确认的信息,行动主体意识到行动意愿。 (2)有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750 毫秒时,运动皮层发出“执行动作”命令,动作实现。可以看出只有当运动皮层反馈信息后,才启动了大脑的感知系统,让我们感觉到了“要有行为发生” ,接下来的有意识活动,才是执行动作和感知动作同时发生(被试用手指去按按钮,同时自己感觉到了这一过程) 。这些实验使我们认识到了大脑意识器官对动作的无意识性。也就是说“想做”一个动作只是大脑在不为意识所知的情况下发出

16、命令后引起的一个结果。Sirigu 解释说:“观察当行为主体决定按按钮时大脑内部的反应,我们看到一切都开始于无意识的大脑生理运动程序。大脑皮层的前额叶区预先已经储存了在某个时刻触摸按钮的命令,它刺激顶叶皮层。顶叶皮层位于头颅的后上部,此区的功能之一便是监督管理原命令的执行。当运动皮层按命令触摸按钮时顶叶皮层就会有反应。 ”13这些实验表明,人们在产生自由行为的过程中也许不存在“自由意志” ,这与人们的常识相矛盾,自由意志或选择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自由意志可能是一种错觉。或者可以认为,人们某种意义上的“自由意志”的产生要早于“意识” ,两者并非同时发生。3.2 自由意志的含义自由意志存在多种定义,不同的概念间存在混淆。 14这些概念包括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相容论和不相容论、强硬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哲学家们在讨论自由意志存在与否的问题时定义了这些概念,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观念,过于偏重主体的决定性或是控制的自由性问题,而忽略概念的界定范围,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