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7918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秦岭淮河一线作者及工作单位 牌坊乡中心中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地理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讨论南北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采用读图、析图分析法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秦岭淮河有关地理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教材由易到难分析秦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的一些差异及造成

2、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以及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区域之间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一节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对本章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需要教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因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到学习的目的:1、讲析。通过讲析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课件展

3、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来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南北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3、联系生活实践来讨论、分析问题。由旧知来联系新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限。4、掌握学区域地理的方法。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教学流程示意导入新课新课讲析课

4、堂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学生朗读本章前言导入新课二、讲析:1、秦岭与淮河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教师展示课件 1(秦岭淮河影像资料)展示课件2(秦岭- 淮河示意图)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图能不能顺利完成 75 页的活动题?(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秦岭-淮河两段文字。(三)课件:中国地形图。(四)课件展示 77 页活动题。(五)教师小结。(六)课件展示: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七)指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和平时生活积累南北方还存在哪些差异。(八)课件展示:1、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2、中国 400

5、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学生观看,留下直观印象;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题;3、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了秦岭-淮河的有关内容;4、学生读图,观察来了解秦岭-淮河在中国的位置和作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分水岭;5、学生独立完成 76页活动题;6、分组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7、7、学生通过读图、析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差异;8、学生积极讨论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初步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初步了解南北差异;通过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四大地理区域三、课堂练习图。(九)指导学生读课文。1、学

6、生通过读图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分布;2、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3、独立完成 78页活动题;4、学生通过读图了解该线将我国划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两部分;5、学生独立完成 79 页连线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四、归纳小结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差异显著,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2、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 淮河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结合起来,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五、布置作业作业:学生搜集有关黄河夺淮入海的资料,并分析淮河成为害河的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板书设计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一、秦岭与淮

7、河1、秦岭 位置2、淮河 位置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气温 降水量 干湿状况 生活习惯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最重要体现在“有效上”,或者说,效果要最佳。为此,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我始终沿用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来学习、来讨论,并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边讨论。如此,能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本课我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读图析图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认真读图、析图、讨论,培养、拓展其思维能力。自己认为,这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已掌握了两大知识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差异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