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68014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22云南必考课内16篇文言文限时集训(一)(时间:30分钟分数:65分)第1篇论语十则(2013普洱已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

2、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2013普洱中考)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真诚)(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危害_(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译文: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_(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

3、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_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二个。(2分)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_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2分)_“人不知而不愠”是指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这里主要指对待朋友要有宽容的心态。_(二)(2015玉溪四中模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学而不思则罔_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_(2)思而不学则殆_有害_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译文: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译文:应该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

4、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_3有人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2分)_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_4请结合课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2分)_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三)(2016原创预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温故而知新_原意是指旧的,在文中的意思为旧的知识_(2)不耻下问_原意是指耻辱,在文中的意思为以为耻。_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

5、恨,不也是君子吗?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态度)。_3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_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的身上。教导我们要有仁爱之心。_4说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给你的启示。(2分)_我们应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意志。因为要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于水火,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没有毅力和意志,理想就会无法实现。_第2篇桃花源记(2013曲靖、玉溪已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

6、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一)(2013曲

7、靖中考)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初极狭,才通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二者不可得兼D遂与外人间隔奉命于危难之间2下列句中加点字是与“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何陋之有?D愿陛下亲之信之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_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2分)_“如此”是指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的目的是告诉太守武陵

8、郡中有此“绝境”,希望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发现桃花源;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的标记。_5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2分)_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其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资源。过着美好的生活。_(二)(2013玉溪中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妻子和儿女_(2)处处志之_作标记(或:做标记)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译文: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到林子的尽头_(2)便要还家,设酒杀

9、鸡作食。_译文: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殷勤款待。_3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进入桃花源,再写_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_。(2分)4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_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_(三)(2015徐州中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便要还家_通“邀”,邀请_(2)乃不知有汉_竟然_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_译文: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_(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_译文: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来往。_3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2分)_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_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表现在哪里?(2分)_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_5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3分)_要点: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