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664890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有的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有的人教学目标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重 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难 点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教学方法理解 讨论 交流 引导教学用具有效课时共2课时课时2教 学 过 程一、有效导课(“鲁迅简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简介”、“写作背景”)在小说故乡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深挚的爱和他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迫切愿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尽管他在1936年10月19

2、日就逝世了,但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1949年10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第一个鲁迅纪念日。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而隆重地纪念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感慨很深。于是在11月1日写成诗歌有的人,“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二、新课学习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知道】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不知道】(引出下题)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

3、,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参考】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朗读课文(请中等生朗读)回忆上两节课掌握的有关诗歌朗诵的技巧、要领,评价该生的朗诵,指出其朗诵的不足在于没有读出诗歌中的爱憎情感。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填词成句根据诗歌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有的人与()的有的人之间的对比【参考】虽死犹生虽生犹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剥

4、削压迫人民默默奉献沽名钓誉无私自私为人民所颂扬为人民所唾弃看图讨论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为人民鞠躬尽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恬不知耻、自我标榜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为革命不惜牺牲极端自私不惜牺牲自己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为什么说“把早”?如何理解“只要野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

5、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第7段中说“他的下场可以看到”,这个“下场”在前文的什么地方已经体现了?“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

6、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诗歌采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参考】使正反面人物对比得更为鲜明,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

7、呢?明确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纪念鲁迅,是因为鲁迅有高尚的人生观、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为人民而活着,勤于工作,乐于奉献,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众甚至与人民对立的人,那些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们只能被人民大众所唾弃。本诗的议论有何特点?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讨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读者,议论用语形象生动。(一)人生活着死了(虽生犹死)价值死了活

8、着(精神永存)(二)1对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态度俯身“当牛马”,恭恭敬敬不同2人生为自己,“想不朽”表现目的为革命,愿牺牲3社会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影响他活着,别人更好活(三)1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不同2名字“烂得更早”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3“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布置作业:三、课堂检测从古今中外的实际生活中,分别找出两种人的实例来,并扼要加以分析,表明自己的看法。“野草”的含义是()A指鲁迅的散文集野草。B献身于人民事业的不追求个人名利的人。C泛指像鲁迅的野草一样揭露旧社会的文艺作品。D不畏牺牲,为人民服务的人。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本诗选入教材时

9、,作者曾作了修改。下面选举三例,研究诗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你赞同诗人这样修改吗?说明理由。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修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修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念他!修改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四、小结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五、布置作业用自己想出来的富有哲理的诗句作为诗歌的第一节,写一首类似的抒情自由体诗歌。题目也可

10、以取作有的人,副题另加,要求能运用对比手法。板书设计虽死犹生虽生犹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剥削压迫人民默默奉献沽名钓誉无私自私为人民所颂扬为人民所唾弃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教学反思课 题有的人教学目标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重 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难 点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教学方法理解 讨论 交流 引导教学用具来源:gkstk.Com有效课时2课时课时1教 学 过 程一、有效导课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

11、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

12、,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二、新课学习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