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见正常菌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465311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常见正常菌群(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微生物与人类,一、定义,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及其腔道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寄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与宿主相安无事,互相适应,而且各种微生物之间也相互制约而保持一个彼此共存的状态。,喷嚏中的细菌,根据1984年一位学者统计,人体正常菌群总量重达1271克,其中肠道1000克,皮肤200克,口腔、上呼吸道和阴道各占20克,鼻腔10克和眼部1克。,人体正常菌群的数量,皮肤、耳、眼部,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脸部与手部皮肤。 大肠埃希菌较多见鼻翼、腋窝及腹股沟等处皮肤较潮湿。 丙酸杆菌较多见皮脂多的部位常见。 耻垢分枝杆菌

2、在外阴部与肛门周围皮肤可找到 中耳和内耳一般无菌。 皮肤受损时,这些正常菌群可趁机侵入引起化脓性感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疖、浓疱疮、汗腺炎等;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在痤疮内找到,同时还可以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外耳道的正常菌群以肺炎链球菌(Sptreptococcus pneumoniae)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较多,,眼结膜上菌群甚少,因泪液中有溶菌酶存在。有时可有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口腔与消化道,口腔中有弱碱性唾液、食物残渣等,为正常菌群的繁衍提供了合适条件。,牙齿上的细菌,最常见的菌群是甲型链球菌和厌氧链球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

3、奈瑟氏菌、乳杆菌、螺旋体、假丝酵母等。,表皮葡萄球菌,当拔牙时,甲型链球菌可通过伤口进入血流。一般情况下,少量菌很快被肝、脾、淋巴结和骨髓中的吞噬细胞清除。但若心脏瓣摸有病损,或者是安装了人工瓣膜的人,细菌就会被阻留在那里并繁殖起来,导致内心膜炎。,厌氧链球菌中有一种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与龋齿的形成关系密切。该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蔗糖产生高分子量、粘度大的不溶性葡聚糖,以致将口腔中其它菌群粘附于牙齿表面而形成菌斑。其中的乳杆菌能发酵多糖类产生大量酸,使酸碱度下降至4.5左右,使牙釉质和牙质脱钙而造成龋齿。,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的口腔菌群,与母亲阴道内的菌群相同,随

4、后逐渐接近成人的口腔菌群。,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部位是不同的。胃酸的酸度很高(pH2-3),因而胃内基本无活菌。空肠和回肠上部的菌群很少。结肠和直肠则有大量细菌,主要是类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大肠埃希氏菌、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Proteus)、梭菌(Clostridium)等。,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的人,乳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

5、随着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等逐渐 口腔细菌增多。,鼻腔与呼吸道,鼻腔粘膜常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有时有甲型链球菌、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布兰汉菌(Branhamella)等。,咽喉和扁桃体粘膜上普通存在甲型链球菌,经常有肺炎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肺炎链球菌,泌尿生殖道,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较多,常有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类杆菌、奈瑟氏菌、不动杆菌、耻垢分枝杆菌、支原体、假丝酵母等。这些菌群也可以在男女两性的尿道口发现。,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泌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

6、婴阴道的酸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后1个月至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要菌群转为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青春期后,阴道酸碱度又下降,乳杆菌等重占优势,直至绝经期为止。,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益作用,当正常菌群与人体处于生态平衡时,菌群在它们寄居的人体部位获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而宿主也能从这些寄生在他们身上的细菌中得到多种好处。,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生物拮抗作用 抗衰老作用 其它作用,营养作用,正常菌群的营养来自宿主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菌群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

7、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在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同时,必须补充足量的微生素B和维生素K。,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细胞中,有许多成分可以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有学者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没有细菌的环境中生活,成为无菌鸡;另一组让它们正常生活,即带菌鸡。结果发现无菌鸡的小肠和回肓部的淋巴结都要比普通带菌鸡的少80%左右。如果将这些无菌鸡暴露在普通有菌的环境中饲养,使之建立正常菌群,则经2周后,它们的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就可与普通鸡相近。此外,有些正常菌群的细胞组分与病原菌的相同,因此,它们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像抗体一类的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也能

8、对抗相应病原菌的侵袭。,生物拮抗作用,将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喂给小鼠,如果要使小鼠发病死亡,需要10万个细菌;如果先给小鼠口服链霉素,把小鼠肠道中的正常菌群都杀死,则只要10个活菌就可置试验鼠于死地。两者菌量竟相差1万倍,表明正常菌群有拮抗病原菌作用。这种现象在人类中也可以见到,例如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肠球菌等正常菌,可以抵抗引起痢疾和伤寒的志贺菌和伤寒沙门菌等病原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拮抗。,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能产生细菌素,可以抑制一些肠道病原菌的生长; 某些真菌、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抑制或杀死不同种的敏感病原菌; 口腔中的血链球菌、阴道的乳杆菌能产生具有杀伤作用的过氧化氢; 肠道

9、正常菌群中,99%以上是厌氧菌,它们依靠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营养竞争方面压倒处于劣势的需用氧性病原菌。还有一种方式称为占位性保护。,生物拮抗机理,抗衰老作用,现在一般认为,衰老是由于体内积累了过多的有毒的化学物质自由基。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催化宿主体内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毒性,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它作用,肠道正常菌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原因是这些正常菌群能产生多种酶,降解肠道内致癌物或可以转变成致癌物的物质成为无害物质;它们还可以激发免疫功能,调动处于待命状态的巨噬细胞等人体卫士围歼病原菌。,

10、生态失调的不良后果,生态平衡中的正常菌群和宿主机体,只要有一方发生较大的不可逆改变,就有可能造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其中由菌群因素引起的有菌群失调,由宿主因素引起的有免疫功能低下,两者都和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等有关。,菌群失调,因为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后,大多数正常菌群被杀死或抑制,而原来处于劣势的少数菌群或外来的不能被抗菌药物杀死(耐药菌株)的细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使原来的菌群种类和数量比例大大改变。 这种因严重的菌群失调导致的疾病称为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常见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艰难梭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肺炎、鹅口疮等。,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这种平

11、衡失调主要是因宿主的局部或全身性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而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并无变化。,局部免疫低下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拔牙或实行扁挑体摘除手术后,寄居在口腔或鼻咽部的甲型链球菌可经手术伤口进入血流,如果病人有先天性心脏缺损,便往往会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在自身免疫病、器管移植、肿瘤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常需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等,这些医疗措施会造成机体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一些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它们此时可以穿越原来把它们阻档在外面的粘膜屏障,造成败血症甚至死亡。,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如果从原来寄居部位转移到宿主的其它部位,就有可能引起疾病。原因是菌群进入宿主新部位,不象原寄居部位的组织细胞对这些菌已经适应,能够和平相处、平安无事。例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若进入泌尿道,可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若因外伤或手术伤口进入腹腔、血流,可导致腹膜炎、败血症等。,“水土不服” ?,大多数这类水土不服患者并不是由恶性致病菌造成的,而是那些在当地无害的普通细菌寄生在那些没有免疫力的新居民身上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