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64432278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考研模拟试题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 一、辨析题(每小题 5 分,其中判断正误 1 分,说明 4 分;共 20)一、辨析题(每小题 5 分,其中判断正误 1 分,说明 4 分;共 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 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 度, 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 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 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

2、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 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 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 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 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 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 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

3、,共 30 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 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 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 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 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 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 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 的

4、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 唯 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 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 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 分别通过 “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 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 1 题 20 分,第 2 题 30 分,共 50 分):三、论述题(第 1 题 20 分,第 2 题 30 分,共 50

5、 分): 1、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 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 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 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 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 因此它们都是实体, 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 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 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 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 的统一序列。)

6、2、 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 学中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 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 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 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 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 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 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 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 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 柏拉图把理念看作真实的存在, 但他并没有像巴门尼德那样把感性事物说成是非 存在,而是批判性地综合了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观点,最终形成了关于理念 (存在)、原始物质(非存在)与可感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三者间关系的学 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