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64428312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语文2018.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

2、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

3、,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

4、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一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

5、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 B.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C.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D.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6、分) A.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支持。 D.例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C.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D.神魔

7、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对面的碗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

8、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

9、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

10、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

11、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

12、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

13、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5.小说中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6.“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

14、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

15、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