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6405537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课时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放能量的反应C干冰气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解析A项,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错;C项,干冰气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答案B2

2、(2013安庆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碳酸钙的热分解示意图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因为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所以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焓变大于零,故A、B正确;在CaCO3中,Ca2和CO之间存在离子键,CO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C正确。需要加热才发

3、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需要加热,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D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由题给图像可以得到,题给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C错;每生成2 mol AB吸收的热量为(ab)kJ,A错;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化学键形成为放热过程,D错。答案B4(2014青岛二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4、是()。A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C(g)H1Q1kJmol1B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g)=A2(g)B2(g)H2Q2 kJmol1CQ1与Q2的关系:Q1Q2DH2H1解析由图像数据可知,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C(g)H1Q1kJmol1。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g)=A2(g)B2(g)H2Q2 kJmol1,反应过程(1)与反应过程(2)中,反应物、生成物所涉及物质及状态均相同,只是过程相反,故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注意比较H的大小时,要注意考虑其正负号。答案C5(2013福州期末)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

5、化学健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lClHCl键能/(kJmol1)43624343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2(g)Cl2(g)=HCl(g)H91.5 kJmol1BH2(g)Cl2(g)=2HCl(g)H183 kJmol1C.H2(g)Cl2(g)=HCl(g)H91.5 kJmol1D2HCl(g)=H2(g)Cl2(g)H183 kJmol1解析化学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反应H2(g)Cl2(g)=HCl(g)的H(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91.5 kJmol1,

6、所以A项正确,C项错误;B项反应的H91.5 kJmol12183 kJmol1,正确;D项反应是B项反应的逆反应,生成H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Cl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相等,D项正确。答案C6(2013安庆联考)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2H2(g)O2(g)H1Cl2(g)H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 DH3H1H2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3H12H2。答案A7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

7、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SO3(g)2SO2(g)O2(g)H196.6 kJmol1B2SO2(g)O2(g)2SO3(g)H98.3 kJmol1CSO2(g)O2(g)SO3(g)H98.3 kJmol1DSO2(g)O2(g)SO3(g)H196.6 kJmol1解析从原料的量、SO2的转化率为50%可知,1 mol SO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98.3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O2(g)SO3(g)H9

8、8.3 kJmol1,从而判断出选项B、C、D都错;SO2氧化为SO3的反应放热,故SO3分解过程为吸热,可得2SO3(g)2SO2(g)O2(g)H196.6 kJmol1。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8(13分)(1)向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2)已知:Mg(s)2H2O(g)=Mg(OH)2(s)H2(g)H1441 kJmol1H2O(g)=H2(g)O2(g)H2242 kJmol1Mg(s)O2(g)=MgO(s)H3602 kJmol1氢氧化镁分解

9、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氢氧化镁可以作为阻燃剂的原因有_ (写一条即可)。解析(1)浓硫酸溶解时放热,故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最多,H2最小;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热,故放热最少,所以H1最大。(2)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二个和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再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Mg(OH)2(s)=MgO(s)H2O(g)H81 kJmol1。Mg(OH)2分解反应的H0,属于吸热反应,分解时吸收热量,可以降低着火体系的温度,起到阻燃的作用。答案(1)H1H3H2(2)Mg(OH)2(s)=MgO(s)H2O(g)H81 kJmol1氢氧化镁分解要吸收大量的热9(15分)断开1 mol AB(g

10、)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化学键HHClClO=OCClCHOHHClE/(kJmol1)436247x330413463431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中H_(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2)若图示中表示反应H2(g)O2(g)=H2O(g)H241.8 kJmol1,则b_kJmol1,x_。(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忽略温度和

11、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 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解析(1)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因此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之差,即H(ab)kJmol1。(2)b表示H、O原子结合为气态水时的能量变化,其数值为4632926;436x926241.8,则x496.4。(3)根据题意易写出方程式。反应的H(496.4431424724634)kJmol1125.6 kJmol1,则转移1 mol电子时反应放出的能量为31.4 kJ。答案(1)放热(ab)kJmol1(2)926496.4(3)O24HCl2Cl22H2O放出能量31.4 kJ

12、10(15分)(2014东营调研)(1)运动会中的火炬一般采用丙烷为燃料。丙烷的热值较高,污染较小,是一种优良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1 mol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括号内填“”或“”。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新型燃料,应用前景广阔。1 mol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1 455 kJ热量。若1 mol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共放出1 645 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

13、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已知:H2O(g)=H2O(l)H1Q1 kJmol1(a)C2H5OH(g)=C2H5OH(l)H2Q2 kJmol1(b)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1(c)若使46 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室温,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kJ,碳(s)在氧气供应不充足时,生成CO的同时还部分生成CO2,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应C(s)O2(g)=CO(g)的H。但可设计实验,并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该反应的H,计算时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有_。解析(1)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1 mol H2O(l)时放热,H为负值。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 215.0 kJmol1。n(二甲醚)1 455 kJmol11 moln(二甲醚)2 215.0 kJmol11 645 kJ,解得n(二甲醚)0.75 mol,n(丙烷)0.25 mol。(2)由(a)3(c)(b)可得C2H5OH(l)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