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05209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复习第一课:散步1.体裁:散文2.作者:莫怀戚3.文章重点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我们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为什么?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3)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如何理解这句话?“我”是家庭的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之间的“分歧” ,也会影响家庭的和谐。这句话表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4)分歧

2、是如何解决的?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5)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句话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体现了怎样的家庭关系?反映了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品质,体现了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6)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代表过去, “儿子”代表未来, “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慢慢的”指速度慢, “稳稳的”说明脚步沉稳而有分寸, “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7)文中景物描写及作

3、用:“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水塘。”作用:透露出春的气息,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作用:这里的景物描写,分明是写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写出了“小路也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8)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第二课:秋天的怀念1.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2.文章重点内容:(1)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描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

4、地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及其所能地劝慰我,扑、抓表现母亲反应强烈,所说的话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表现母亲耐心、慈祥。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 “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忽然不说了”表明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怕勾起我的烦恼, “比我还敏感”说明他内心比我还沉重。 (2)文章写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第一次:春天提议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

5、信心。第二次:秋天提议去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3)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深意?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何深意?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表明我和妹妹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哀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4)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寓意?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女儿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1.刘义庆,南朝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 2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1)

6、解释加点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 子侄辈 )今义( 儿子和女儿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不久,一会儿 ) ( 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 凭借 )(2)翻译句子: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风吹柳絮满天飞。 ”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课文内容理

7、解: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文中“欣然” “大笑” “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3)搜集咏雪的诗词,积累下来。忽如一夜春风

8、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 张元所雪 )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1、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陈太友与友期( 约定 ) 太丘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乃至( 才到 ) 尊君在不( 同否,表疑问 )与人期行(相约同行 ) 相委( 丢下 )而去( 离开 )日中( 正午时分 )不至( 到 ) 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下车引( 拉 )之 元方入门不顾(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区

9、别:待君久不至(对对方的尊称 )尊君在否(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3、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哪句话交代了对话的背景?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文中交代客人发怒原因的是哪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文中交代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哪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客人无礼在先,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会自食苦果。(6)请你收集几条关于“诚信、守信”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民无

10、信不立。课后诗词背诵1. 神龟虽寿, 。螣蛇乘雾,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2. 故人具鸡黍, 。绿树村边合, 。开轩面场圃, ,待到重阳日, 。3. 清晨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万籁此都寂, 。4.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5.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6. 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7. 一曲新词酒一杯。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8. 莫言下岭便无难, 。正入万山圈子内, 。9. 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10. 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字词的辨

11、析分 q( ) 委 qu( ) 取 ju( ) chi( )散 ln ln ( )一 sh( )时 nn( )芽 温 xn( ) o( )过 tn hun( )bo( ) 怒 沉 j( ) chu( )打 qio cu( ) yng( )求 ju( )别 淡 y( ) ln( )漫 喜出 wng( )外 x x do do( ) 翻来 f( )去 zun( )着 di( )住 树 ch( ) 脸 ji( ) 寒 zhn( ) n( )笑 并 d( ) 花 gng( ) m( )浴 do( )告 yn( )影 z( )妹 fn( )杂 fn( )闷 pi hui( ) 遮 b( ) f( )盖 yn( )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