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05102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96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特长隧道施工设计(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工程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1.2.1工程地质11.2.2水文条件41.2.3隧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1.3技术标准91.4气象、水文条件111.5主要工程量112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32.1编制依据132.2编制原则143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153.1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153.1.1崩坡堆积体失稳153.1.2洞口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163.1.3隧道爆炸163.1.4突水突泥173.1.5页岩气173.1.6机械伤害173.1.7高处坠落173.1.8中毒与粉尘危害183.1.9触电伤害183.2相关预防措施183

2、.2.1崩坡堆积体失稳预防措施183.2.2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预防措施193.2.3隧道爆炸预防措施193.2.4突水突泥预防措施213.2.5页岩气预防措施233.2.6机械伤害预防措施233.2.7高处坠落预防措施243.2.8中毒与粉尘预防措施243.2.9触电预防措施254施工布置264.1施工组织机构264.1.1施工组织机构的组成264.1.2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274.2施工任务划分284.3施工准备294.3.1技术准备294.3.2工程准备304.4主要机械设备314.5施工平面布置324.6施工进度计划324.7材料计划325施工方案335.1总体施工方案

3、335.2技术参数355.3 施工测量375.4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95.4.1洞口及明洞施工395.4.2洞身开挖555.4.3初期支护635.4.4二次衬砌665.4.5人行、车行横洞施工875.4.6特殊和不良地质段施工885.4.7XX隧道进口反坡排水方案945.5特殊季节施工975.5.1冬季施工975.5.2雨季施工975.5.3夏季高温气候施工985.6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995.6.1超前地质预报995.6.2监控量测1035.7隧道检测标准和方法1086安全保障措施及文明施工1116.1安全生产目标1116.2组织保障1116.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46.3.1安全生产教育

4、与培训制度1146.3.2安全检查制度1156.3.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166.3.4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1176.3.5防火安全规定1186.3.6安全用电管理规定1196.3.7爆破物质、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1216.3.8安全隐患排查制度1226.3.9农民工管理制度1236.3.10安全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1246.4安全保证措施1266.4.1综合保证措施1266.4.2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1266.4.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266.4.4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1266.4.5防洪、防火安全防护措施1276.4.6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防护措施1276.5安全施工与安全措施

5、1276.5.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1276.5.2隧道工程安全施工措施1286.5.3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措施1346.6应急救援预案及处治措施1356.6.1应急组织机构1356.6.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356.6.3应急领导小组地点、组员联络表和报警电话1376.6.4应急物资准备1376.6.5各分项预案1386.7文明施工1436.7.1文明施工目标1436.7.2现场整体组织规划1446.7.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446.7.4交通维护措施1466.7.5季节性施工措施1477质量、环境保障措施1477.1质量保证体系1487.2质量管理制度1487.2.1施工图复核及技术交底制度148

6、7.2.2材料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查签认验收制度1527.2.3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查签认验收制度1547.2.4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1547.2.5首件工程实施与验收制度1557.2.6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597.3质量保证措施1607.3.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1607.3.2保证施工工艺质量措施1607.4环境保护措施1658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678.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1678.2工作场所防护措施1678.3粉尘防治1688.4医疗保障措施1688.5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169XX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1.1项目基本情况XX隧道位于X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进口位于X

7、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3社XX,距XX镇约5.00km,距麦三公路约500m,距省道S319线约2.20Km;出口位于X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7社龙洞湾,距XX镇约2.00km,有机耕道相通,隧址区交通较为便利。XX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ZK6+017ZK10+292,长4275m,右洞起讫里程为K6+005K10+272,长4267m,为特长隧道,设计车速为80km/h。进口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无明洞),出口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有明洞)。隧道分布情况见表1-1。表1-1 隧道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隧道长度(m)备注1XX隧道左洞 ZK6+017ZK10+2924275特长隧道右洞 K6+00

8、5K10+2724267特长隧道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地质构造路线区大地构造属亚一级的扬子准地台,川鄂台坳,路线走廊区属新构造运动抬升区,属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路线区区域地质相对稳定。线路主要经过梓里场背斜、土地垭向斜,这两个褶皱控制着线路的主要地层。XX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隧道与向斜近于正交。土地垭向斜:位于瓦屋咀、土地垭口中、石龙门一带,长14Km,核部宽广,由一系列的次级褶皱组成,轴向不明显,近似南北向。向斜平缓开阔,西翼倾角稍陡,825,东翼稍缓,518。向斜为雷口坡组组成。须家河组仅在两翼及轴部山顶残留。隧址区岩体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岩体中构造裂缝发育,经在

9、隧址区岩体露头上进行裂隙量测,隧址区岩层产状及裂隙情况如下: 隧道进口岩层产状11421,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32054,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12.3m,间距为0.401.1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组裂隙,产状为566,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32.6m,间距为0.501.3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隧道洞身岩层产状2086,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30155,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22.5m,间距为0.501.60m,结合程度差,为

10、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组裂隙,产状为6170,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52.2m,间距为0.501.5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隧道出口岩层产状3225,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5263,裂面微起伏,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32.5m,间距为0.401.1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出口控制结构面。 组裂隙,产状为16574,裂面起伏,微张,局部粘土充填,延伸大于1.22.5m,间距为0.501.6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出口控制结构面。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地表分布第四

11、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l+dl)块石土,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砂岩,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页岩、泥质灰岩、灰岩。现将各层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一段(T2l1)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薄层含泥质灰岩;下部灰色薄层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及含钙质页岩;底14-50米灰色厚层灰岩,隧道段最厚52m。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二段(T2l2)紫红色粉砂质(钙质)页岩,下部夹灰绿色含粉砂质页岩及少许薄层含泥质灰岩,隧道段最厚113m。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T2l3)灰色薄-中厚层(含)泥质灰岩,夹含钙质页岩。隧道段最

12、厚235m。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下亚组(T3xj1)上部629m(含钙质)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煤及厚层状钙质长石岩屑;中部为灰色块状长石岩屑石英、岩屑(亚)长石砂岩夹页岩、煤、菱铁矿;下部027m为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煤、菱铁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亚组(T3xj2)灰色块状岩屑砂岩;(长石)亚岩屑砂岩、砾岩,夹硅质岩透镜体、粉砂质页岩、水云母页岩、煤。本层勘察无钻孔揭露本层。须家河地层主要分布于路线穿越的向斜核部的山顶地段,路线不穿越该地层。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岩屑石英砂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本层勘察无钻孔揭露本层。珍珠冲组地层主要分布于路线穿越的向斜核部的山顶地段,路线不穿越该地

13、层。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l+dl)块石土:灰黄色,主要由砂岩块碎石及粘土组成。地表分布块径较大的块石,块石直径2005000mm,土石比约7:3;均匀性差,松散稍密,局部具架空现象,稍湿。主要分布于隧道的进、出口。1.2.2水文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石土中所含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零星,多在雨季存在,迳流短,排泄快,是影响表层覆盖土层稳定的主要因素,水量变化大且较贫乏。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沟谷等地势低洼的地段。富水性弱。基岩孔隙裂隙水a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页岩、砂岩风化裂隙中,为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处,其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

14、的控制,地表未见泉点出露,其地下水位一般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向沟谷等地势低洼处排泄,富水性弱。b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存在于隧址区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裂隙中,砂岩为隧址区主要岩性。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中,页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含水层,砂岩中裂隙发育,地下水的富存状况与地形地貌和构造关系密切。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部分地表水的切层补给,富水性强。c碳酸盐岩溶裂隙水:主于存在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的泥质灰岩夹灰岩、泥灰岩中,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部分地表水的切层补给,富水性强。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非可溶岩类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非可溶岩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石拱坝水库水补给。该类岩体以砂岩为主,地表多基岩出露,裂隙发育,地貌上形成山脉,雨水经地表渗入后沿裂隙在条带状山脉中顺层运移,于横向深切沟谷内出露地表,出露形式一般呈淋雨状、滴水状,该类地下水补给面积相对较大,距离较短,流量较小。由于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隧址区岩层向向斜核部倾斜,地表水大部分向向斜核部迳流,部分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处呈线状或脉状涌出,最大流量一般小于2L/s,具有局部特点。可溶岩类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可溶岩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