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75190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政协人,我们要靠得住,政治上绝对过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2017425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三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 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

2、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9分,每道小题3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

3、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

4、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

5、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网络文学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它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也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也是必然。因此,我个人以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之后的一代人当中。他们将推动中国文学产生一个新的高峰。他们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与世界主流文化趋同。最初由网络开始走向文学世界,“网络文学”是他们的翼,然后在“传统文学”中他们找到民族的根。于是他们弥合了“

6、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鸿沟,使中国文学纵横合一,蔚为大观。(节选自网络文学:没有航标的河流)1下列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是造成了中国作家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的原因。B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虽然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C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是因为传统文学的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的生产机制。D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

7、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作家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质。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的文学,或者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并非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充满了轻松、嘲讽的气氛。B是在生存中写作,还是在写作中生存,作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与目前主流文坛在写作方式上的根本区别。C目前的文化开放与思想兼容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相互包容与互补,这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D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的要求更加自由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艺术家的梦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

8、一项是A“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游戏精神在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上更有开放性是网络文学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的表现。B民族的危亡时刻文学的“警世”功能,后来书写“阶级斗争”的功能,以致后来文学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徘徊都是文学受了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的影响。C作者认为无论“网络文学”作家如何创新,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他们都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响。D因为中国作家有天赋和才智,只要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让文学的视野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让文学作品能够表达普世的价值观,那么当代的中国文学必将产生一个新的高峰。【答案】1B2B3C【解析】1试题分析:文中第三段可

9、知,解决了“一些”问题,选项“虽然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问题”混淆范围。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混淆范围。2试题分析:A从第一段,以及第四段中“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确的。3试题分析:文中第8段作者认为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都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曲解文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

10、:“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

11、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

12、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出场时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年轻、美貌,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 刁钻、狡诈。B凤姐与黛玉见面时赞美黛玉的那番话是发自内心的对黛玉的赞美,她认为黛玉比老祖宗的几个嫡亲的孙女漂亮。C“忙转悲为喜”的“忙”字写出了王熙凤情感态度转变之快,也写出了其转变的原因是其在刻意逢迎贾母。D本

13、段文字通过语言、肖像、心理描写,从正、侧面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5王熙凤的出场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6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答案】4B5出场的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用: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制造悬念,增添阅读兴趣。 6不是。其用意一是表现自己的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解析】4试题分析:“发自内心的对黛玉的赞美”错误,是逢迎。5试题分析:根据文段内容“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总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特征,然后分析点睛:塑造人

14、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通过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咸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时长六十多年。他的摄

15、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岁。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注】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